日本产业技术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各国产业技术政策实施后产生的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据经济学家测算,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实施产业技术政策后产生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加,几乎要超过60%。日本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短短60多年时间里,实现经济的赶超,并使生产率迅速提高,应该说主要是靠各个时期所施行的合理的产业技术政策。日本产业技术政策的演进过程及其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从中汲取适合于发展我国产业技术的有利因素。
一、日本产业技术政策的演进
产业技术政策即政府在技术与经济的接壤处,为二者的弥合及为建立技术成果转移机制而采取的全部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它通过影响市场结构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新积极性,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能力从而提高综合国力,其政策目标是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
从二战至今,日本的产业技术政策几经变更,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1 战后恢复时期(1945~1955年)。这一时期日本产业技术基础脆弱,其产业技术政策是以引进、消化欧美技术为中心,以提高日本的产业技术水平,实现日本经济的重建与复兴。主要措施有:推行技术非军事化政策;引进国外技术推动经济重建、复兴和促进产业合理化;建立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技术进步的有关政策机构;明确和突出技术在实现经济自立中的战略地位;为企业研究开发提供政府资助。
2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0年)。这一时期日本产业技术政策的重点转向促进企业把技术进步的基础从引进外国技术转移到自主技术开发,为此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是:创造促进私营企业之间联合开发研究的环境,建立大型研究项目计划制度,以联合产学官力量,促进大型的先导性技术的长期研究开发。
3 能源危机时期(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日本政府的产业技术政策重点进一步发生转移,推出了以研究开发新能源为目标的“阳光计划”和节约能源为目标的“月光计划”。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前沿领域政府研究开发组织机构体系,并以鼓励尖端技术的研究开发为重点,完善产业技术政策。
4 新技术革命时期(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日本提出科技立国的战略,其产业技术政策是追求创造性的技术政策,同时强调重视基础研究,核心是创造性的自主技术开发,重点是能源技术、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交通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和防灾技术等八大领域。
5 冷战后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9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长期的慢性萧条之中,尽管1996年一度出现了走向复苏的迹象,但由于政府实施了提高消费税这一财政政策而再度落入低谷。进入21世纪,日本依然面临着各种问题:在信息通信和生物技术领域,日本落后于欧美;日益突出的有害物质、地球环境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适应2l世纪市场需求的供给体系,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市场。为此,日本通产省确定了21世纪产业技术政策的重点:根据产业技术战略进行资源分配,建立评价体制;注重技术的创造活动;技术创新,完善体制;普及技术开发,促进成果转化;完善知识基础,加强标准化活动。
二、日本产业技术政策的主要手段
从经济理论的角度,可以将产业技术政策的手段分为供给推动和需求拉动两大类型。供给推动主要通过政府的研究计划、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直接推动,需求拉动主要
日本产业技术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