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小善捐款,大善为正
最苛刻的慈善家
除了“最慷慨”,曹德旺还有另外一重“最”,那就是――“最苛刻的慈善冢”。
这个称号源于2010年5月,曹德旺向西南5省市灾民捐款2亿元。那时,西南5省市正在遭受历史罕见的旱灾,一些山区人畜饮水困难,许多农户颗粒无收。但曹德旺做慈善不是简单地把钱捐出去,他想“紧紧盯着,确保这些钱发给真正急需这笔钱的人”。为了瞄准发放对象,中国扶贫基金会制定了一个长达15条的排除标准。
同时,曹德旺还设定了严格的合作条款:要求其半年内必须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差错率不得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3%。这无疑远低于我国《基金会管理办法》规定的最高10%的管理费比例。合同还规定,曹德旺有权对善款发放情况进行抽查,差错率如果超过1%。基金会要按超出部分的资金的30倍进行赔偿,首开慈善问责先河。
于是“史上最苛刻的捐款”合同新鲜出炉。
20IO年6月,在4亿元捐建福州图书馆的项目中,曹德旺这样实行善款问责:由福州市政府出让土地,曹德旺监督善款的使用。考虑到未来的管理,图书馆首任馆长由曹德旺选聘;考虑到未来的运营,还计划将地下一层做成商场。收人用于图书馆的运营。有人评论,曹德旺不是捐出钱来建一个图书馆,而是建成一个图书馆捐出来。
基金会的存在,推动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但是,大部分基金会的管理费用都在善款总数的10%左右,而且大多数账目基本不公开。曹德旺用2亿元善款创造了一个透明的新典范,同时也触动了公益捐款体制。而对于外界关注焦点之一的关于3%的管理费比例的问题,“我不认为这是很苛刻的,我是通过精密测算的。”曹德旺说,“国外这样的标准是正常的。还可以再省一点。省一点的意义在于:你省2000块就可以多救济一户。在城里头有工资的人,要去关心那些真正在贫困线上面的人。”
事实上,关于这笔捐款,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中国人民大学NGO研究所的评估报告确认,西部5省区市的17个贫困县,有92150户受助农户收到了2000元善款。这难道不是一件捐者满意、受者高兴的好事情吗?
“政府你可以尊重他,但是他有缺陷。好像一台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色,缺了这个角色也不好看。”曹德旺这样评价政府在善款发放项目中的作用。
“慈善事业应该装在玻璃瓶中”,虽然民间要求改变的n乎声很高,但处于垄断地位的公募基金仍然无动于衷,中国的慈善事业需要的是一场革命,这也正是曹德旺想要努力的方向。
“我是穷人出身,我知道什么是穷,所以捐款不能把钱发给当官的人和有饯的人”,曹德旺不止一次这样表示。而这些都源于他成长的经历。
草根曹德旺
曹德旺,1946年出生。父亲曹河仁曾经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因时局动荡,父母亲决定举家迁回老家――福建福清。
离开上海时,父亲带全家啦油轮,财产全部放在另一条运输船上。等人到家之后,全部家当却没有回来,只得到一句答复――那条船沉了!曹家顿时变得一贫如洗。
年幼时,曹德旺曾经为生汁去放牛,16岁,冒着“投机倒把”的危险帮着父亲倒烟丝;后来,开始做水果小本生意,积蓄了原始资本。
1976年,福清市高山镇创办了一家乡镇企业――高山异形玻璃厂。1987年。曹德旺联合其他股东集资627万元,成立了中外合资福耀玻璃有限公司。从只能生产10多种规格产品的小厂,
曹德旺小善捐款,大善为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