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摘要]中国台湾地区曾被日本强占,抗日战争结束后回归中国, ?战后由国民党军队占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插手台湾问题,鼓吹“两个申国”,以中国台湾地区来制约大陆。尼克松上台后,开始着手改善中关关系,先通过第三国家通气,到基辛格两次秘密访华,最后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签署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迅速发展,走上了正常化道路。但与此同时,在中关关系申最核心的台湾问题上,美、中各自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竭力保护各自的利益。美国在与中方取得突破后,与中国台湾地区却依然保持密切的联盟关系。
[关键词]中国台湾地区;中美关系;共同防御条约;联合公报;尼克松;基辛格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H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8-0124-3
一、中国台湾地区的历史问题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毋庸置疑的。
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将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国政府根据1943年12月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以中美英三国首脑名义发表的《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于1945年9月4曰宣告:中国政府将根据有关协议,接受治理台湾地区全境及澎湖列岛。10月25日,中国政府派军政人员到台湾接受曰军投降。以此为标志,日本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占领彻底结束,从1943年的开罗会议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收复中国台湾地区的整个过程中,美国政府不仅从未提出过异议,而且积极主张将台湾归还中国。
1946年,中国爆发全面内战。辽沈战役结束后,美国看到国民党的彻底失败已无可挽回,便开始认真考虑未来中国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为此美国政府曾作出各种设想,并尝试可能实施的办法,以达到将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分离的目的,但终未得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内部经过再三权衡,决定设法从中国内战中“脱身”,于是宣布美国无意插手中国台湾地区问题。
但到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情势发生了逆转。两天后美国政府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从此形成了美国以武力介入中国内部事务,阻止中国大陆与台湾统一的局势。杜鲁门公开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这是美国在中国台湾地区问题上从准备不介入到重新干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时美国支持和援助台湾当局可达到如下几个目的:第一是使台湾当局占据中位,以阻止中国进入联合国,在国际上继续孤立中国:第二,使台湾成为包围中国的军事基地;第三,在未来大陆政府一旦“垮台”时,台湾当局可以成为取而代之的力量。
朝鲜战争一结束,美国立即开始与台湾当局针对台湾问题展开谈判,1954年12月正式签定了《共同防御条约》。这--项条约的签订对美国有两重含义。一方面,该条约的签订奠定了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军事安全关系的基础。另一方面,该条约包含着美国使中国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永久分离的企图,
与此同时,美国努力使台湾问题国际化,鼓吹“两个中国”,要求联大讨论台湾问题。
二、美中正常化步伐及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关系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面临着苏联在全球范围和各个领域的巨大挑战,需要借助中衡力量格局。中苏关系的恶化也使美国相信走近中国成为可能。同时美国
浅析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