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疏离之城
代言人:“深圳人”
提名:丛飞、“深圳人”、王石、“我为伊狂”、袁庚
代言物:QQ
提名:华为、罗湖口岸、QQ、深交所、世界之窗
专家点评
周榕:深圳是拿来给全中国做示范的。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意气风发、年轻有为,是中国人的一个乌托邦城市。那时的深圳可能是大学生最多的城市。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代的开拓者们,那些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们,现在已届中年,城市也被带入中年瓶颈。/陈冠中t深圳现在有“深圳人”的意识了。我遇到的一些深圳年轻人,他们以“深圳人’为标签,希望表达深圳的文化,已经不想再认同其他地方了。
深圳是“快中国”的第一代言人。
1984年,蛇口管委会主任袁庚喊出一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为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深圳速度”的最好证明。从一个小渔村到一座现代城、国际城、金融城、科技城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圳用时未超
30年。
深圳就像一个赤脚站在实验田里的年轻小伙,信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试”、“敢闯”、“敢干”,孵化出了华为、腾讯、中兴、创维、康佳、中集、富士康、比亚迪、平安、招商等一大批高新企业,也培育出了任正非、王石、马化腾等一批创业干将。
深圳是一座适合所有冒险家的乐园,这里可能是中国创业环境最自由、配套政策最完善的城市,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享有均等的机会。它充满创造力、成长力也充满破坏力,它一边在跟上海、香港、天津抢中国金融中心的头把交椅,一边在跟广州、佛山抢大珠三角老大哥的板凳。
从1979年至今,深圳年年被唱衰,却又年年坚挺。1985年,香港大学陈文鸿一篇《深圳的问题在哪里?》打响“特区失败论”的第一枪:1992年,深圳又掀起一股特区姓“资”还是姓“社”的大讨论;1994年,深圳特区又被质疑:还要“特”下去吗:2002年冬天,网民“我为伊狂”发表万言书《深圳,你被谁抛弃
?》,从中兴、华为、招商银行和平安保险“迁都”上海的传闻讲到深圳迷惘的未来,“触动”了当时深圳市市长的神经。
深圳是中国的“世界之窗”,从中英街、罗湖口岸到深港澳大桥,深港一家亲的趋势越渐明显。以前,光是一群香港货车司机就能养活深圳一条“二奶村”,现在,深圳人不但可以即时收看凤凰卫视、亚洲卫视和TVB,拖个拖车还能去香港买奶粉,很容易地就能躺进香港医院生出个香港小孩。
深圳生产出中国第一张股票,开启中国“一夜暴富”的炒股风暴,1990年创立的深交所,启动创业板,再掀一股中小企业的暴富热潮。深圳还生产出“拓荒牛”、“三资企业”、供楼、老板、下海、炒更、外引内联、股份公司、小政府大市场、外来工、炒鱿鱼、打卡、办证、打的、跳槽、私家车等新名词和生活方式。
深圳盛产山寨机,也盛产爱。17万义上让深圳成为一座
深圳 疏离之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