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疯狂的盘子.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疯狂的盘子
一个宋代“盘子”被摔,引发一场“故宫版”全民公案。

一只宋代的“盘子”,在经历近八百年的历史沧桑后,于今年7月4日在故宫文物检测样品台上碎成六瓣。
26天后,消息得以证实,这是继故宫今年上演“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三重门”后,再次由一只盘子引发的全民公案。
瞬间,舆论哗然。

“死”后引发震荡

如果关注这则新闻的始末,那么你会发现,盘子碎后网友龙灿源源不断的爆料和故宫方面的“冷静、克制”最终引爆了公众的情绪。风波至今未止。
7月30日,盘子碎后的第26天,网友龙灿在新浪微博发出消息:“故宫失窃案大家还记得吧?没有任何人被处理。告诉大家一个震惊的消息,故宫又出大事了!”

这起“大事”即是宋代哥窑瓷器在检测阶段不慎破碎。当天龙灿便进一步详细作了说明“故宫器物部手续不全,将国家一级品宋代哥窑瓷器出库,不料被工作人员摔碎,故宫一级品一共才1106件。”
次日,故宫作出证实:“宋代哥窑代表作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件,经过调查认证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
随之而来的便是网友们针对故宫管理问题的舆论狂潮。央视主持人王凯称:“1949年接管故宫博物院到现在已经有62年了。当年接管的时候一定有个账本儿吧?能不能拿出来晒一晒?六十多年来只砸了个宋代哥窑盘?有没有对不上账的?”
另一位资深媒体人朱伟也在微博中表达:“故宫哥窑宝贝损害事故,只能说明:一是故宫里这样的宝贝太多了,而现在守着这些宝贝的人其实并不亲爱它们。如真心爱者,动它时候,难道不会战战兢兢?二是充分说明,故宫这个国营单位,在以粗率的管理来保护这么多珍贵文物,管理方式不解决,问题只能层出不穷。”
8月1日,压力之下,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在接受央视采访中,公布了破损文物照片,但细致的网友对比此前其他媒体公布的哥窑瓷盘图片后,指出其器形、纹路、色调均有很大差别,质疑其为赝品。

之后,故宫再次做出回应,称同类品有很多,但编号有所不同;二十多天后公布并非瞒报,而是由故宫本身内部成立调查组开始调查,只为了求得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回答;根据有关规定,对造成本次文物损坏事故的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负有领导责任的该部门主要负责人行政警告处分。
然而,此时由这只“死后的盘子”引发的大众质疑已到达顶峰。对于“编号问题”网友称应该公开详单,而对“并非瞒报的”回答也不认可,“处分”更觉得“太轻”。
曾主持《文物保护法》起草的著名文物保护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说不过去的,不应该自己查。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馆藏一级文物损毁的,应当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核查处理。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界专家也对媒体表示:完全不需要花费二十余日才得出调查结论,即便需要长时间调查,也并不会影响故宫在第一时间先对事故进行披露。
长达半月的时间里,民众、媒体与故宫之间的“攻防大战”不断升级,在“质疑与辟谣”的“模式”中,最终又上演了“故宫内部曾私分票款,事发后付
10万封口费”事件。
与此同时,网络上对于事故问责开始征集民意。一家网站对“故宫算不算所托非人”让网友参与辩论投票,正反方分别为“算和不算”,共177人参与,比例为166:11。
一边是广泛

疯狂的盘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