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县2017年春季期高一3月月考试卷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如下图所示耒耜的使用,说明我国的农业生产已进入( )
2.《诗经》中《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其耘,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 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 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 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 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①、以个体小农为经营主体②、以精耕细作为技术特征③、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经营目的④、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卖买”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 )
,生产效率提高
,“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如《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 )
8.《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其产品( )
10.“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 )
,在洪湖发现一明代古墓,在该古墓中最有可能发现的殉葬品是( )
12.《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竞争力强
广西陆川县2016 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