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空军事化四大趋势
今年4月,美国《防务新闻》推出多篇文章,总结美国太空探索50年的历程。与此同时,美国太空基金会也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由航天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收益达到2510亿美元,这其中,美国就占据了25%的份额。《防务新闻》经过总结认为,为了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美国应该把更多的民用太空技术转化成军用,其中有四大发展趋势已经初见端倪。
快捷、低廉的发射方式将提升美军太空输送能力
《防务新闻》认为,自冷战开启太空时代以来,虽然美军已经向太空发射了大量军用卫星,但由火箭将其送入轨道的发射方式并没有太多的变化。而且耗费时间,又耗费金钱。一次卫星发射的花费大约为3000万到1亿美元,发射准备时间通常是以月来计算的。
目前,美军正在研发各种新的发射方式。即将搭载卫星的运载火箭安装在C-17运输机上。在运输机爬升到3500英尺的高度时,运载火箭与飞机脱离,并启动自身携带的燃料将卫星送入轨道。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空中机动发射。与陆地的固定发射基地相比,其遭到对手打击的可能性很小,战场生存率高。此外,发射成本只有
500万美元,准备时间只需要24小时。
军用卫星向大小两极化方向发展
《防务新闻》认为,当前美国军用卫星的发展方向朝大小两极化方向发展:低轨卫星着重发展小型卫星;中高轨道卫星重点发展大型的复合型卫星。
最近美国的反卫星试验表明,低轨道卫星最不安全,可能随时被对手击落。因此,功能单一的小型卫星成为最佳选择,一方面,这种卫星的制造和发射成本都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小型卫星难被发现,机动性更强。特别是美同推出的纳米卫星概念,其反应能力强。这种重量仅有1到10公斤的卫星,可被大批发射到低轨道中,平时处于“尘封”状态,如同太空垃圾一样在轨道中漂浮。一旦其他军用卫星被干扰致盲或摧毁,这种纳米卫星就可以迅速被启动,发挥替代作用。关键时刻,纳米卫星还可以使用自身携骷或摄取的能源,机动到敌方卫星附近,搞“自杀式”袭击,与其“同归于尽”。
中高轨道卫星的发展,可集合多种功能的大型卫星星座则是一利性价比很高的选择。目前,对于中高轨道的卫星目标而言,地面上的反卫星武器还难以触及,只有部署在太空中的反卫星武器才能对其产生作用,因此,发展这种卫星不仅安全,而且避免了发射多颗卫星,大大节约了成本。
商业卫星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大
随着商业卫星技术的
美国太空军事化四大趋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