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治“堵”有高招
近一段时期,面临一系列问题,大到处理群体事件、干预物价飞涨,小到疏导城市拥堵、治理某项乱收费,政府应对起来似乎有不小的困难。于是有人想起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古话。看到媒体上频频有文介绍外国的各类先进经验,希望咱们的官员能引以为鉴。殊不知中外背景相差太大,造成一些学习的前提缺失,故他山之石再坚,也难以攻下我国社会各类顽症之“玉”,就说城市治堵吧,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与协调。它不仅考验着政府治理的智慧,也与政府是否廉洁高效密切相关。
英国人认为,交通事故往往是造成交通拥堵的“罪魁祸首”,所以狠抓驾驶员的专业素质,对其驾照的考试极其严格。有人甚至历时22年,进行了上百次的场地考试,换了12个教练,,才拿到了驾照。这或许算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就一般人而言,能反复两三次考得驾照,就算表现突出了。中国人能做到吗?中国现在有数不清的驾校,但有些驾校并不是以培养合格驾驶员为目的,而是为了短平快地从学员身上赚钱。一些政府的监管部门,也不是以监管为责任,只忙着从这些驾校里赚管理费或税费,如此一来,驾校不出产成千上万的马路杀手才是怪事。城市治堵的第一个关口,中国人就没有守住。
在英国,除了女王出巡和外国贵宾有警车开道并适当控制交通外,没有什么“特权车”,也不实行道路交通管制。“连保守党领袖卡梅伦被任命为政府首相从白金汉宫乘车出来时,他的车子和普通车一样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拐弯时让直行车辆,毫无特权。平时到议会开会作证时,卡梅伦也大多从唐宁街10号出来,然后沿大街步行到议会,不设警车开道。”(《经济参考报》2010年11月4曰)可在我们不少地方,某些当官的不把那点威风显摆得淋漓尽致那还叫官员吗?有一年,为了一位不算太大的官员莅临敝市的音乐学院观赏交响音乐会,竟在大半个城市实行了戒严,人为拥堵了好几个小时!更不说政府的上百万辆公车被私用,给我们的城市添了多少“堵”!所以政府一治堵,全国人民都笑了。政府没有带好这个头,己不正焉能正人?治堵,你治谁去呀?还是先别给纳税人添“堵”吧!
再说人家英国的城市设计。车站多,布局合理不说,而且城市道路设计的理念,就是
英国治“堵”有高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