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字典自学生字的能力培养
摘要:学校教育作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涯的一个片段,任何教师都不可能教会学生一辈子要学的知识,在小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的过程中,把查字典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才会受益匪浅。
关键词:字典自主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二年级强调“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三四年级进一步提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以后各年级继续培养识字的兴趣和主动识字的习惯。而从二年级后半时的识字教学开始正处于从“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到“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的过渡阶段。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的方法,为其今后在语文的学了道路。但是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在以前的学习中使大部分孩子产生了对家长以及老师的依赖性。虽然学生掌握了使用字典的方法,可是由于运用过程相对于过去有些繁琐,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生字或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以向老师家长请教或同音字乱用为主要的解决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进行自学生字扫除生字障碍的能力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首先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成长心理学》中曾指出:学生生来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教师刻意指导。学生的自学潜力如何被教师挖掘出来,激发他自主地利用字典学习生字的兴趣,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利用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极力地展示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赏。我抓住这一特点对课上有突出表现的孩子给予大力的表扬。
例如:在教学“朱”这个字时,很多的孩子组出了“朱玉”这样的同音字乱用的词语,有一个孩子则大声地指出了错误:这个字不是“朱玉”的朱,它可以是人的“姓”还可以当红颜色讲,可以组成“朱笔”。真可谓是一语惊人,我听了他的解释后立即走上前去和他握手:“你解释得太好了,你的词组的真正确,了不起!”这时很多孩子都看向了我和他紧握的手,向他投来了敬佩和羡慕的眼光。我趁热打铁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位学生很自豪的回答说:“昨天晚上我查了字典”。我面向大家大声地表扬到“xx你真是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被表扬者的洋洋得意,以及其他同学的羡慕之情都尽收我的眼底,我相信在下一次的生字教学中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2、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使学习兴趣保持下去
在同学们都知道去查字典后,很多孩子在课上都有可能组出相同的词,这样就造成了部分孩子没有发言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此时让学生保持住这份热情与兴趣,就需要老师语言的调控与激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例如:在学“兰”字时,孩子们所组出来的词大部分相同,没有发言的同学噘起了小嘴,我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查到了这个字也组了词,那么你看着它有没有想到要提醒大家的是呢?孩子们开始思考了。有一个孩子回答说:老师我要提醒大家他不要和我们学过的“蓝天”的蓝弄混了。“多好的回答,原来查字典不光是让你学会了组词,还学会了区别同音字!”经过这样一提醒,很多的噘嘴的孩子又来了精神。
这样让孩子们不断去发现,不断的体验自学所带来的成就感,兴趣自然而然就保持了下去。
3、教师参与到学生
利用字典自学生字的能力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