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家校联手 合力打造“隔代教育”名片.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家校联手合力打造“隔代教育”名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想致富的农村青壮年不断向城市涌动,有的则已走出了国门,继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少年。据问卷调查,目前,在我们射阳县兴桥镇有近40%的中、小、幼学生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接受着“隔代教育”。
纵观“隔代教育”,有其特别的优势,第一,老年人一般退休或闲居在家,照顾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裕;第二,老年人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在抚育孩子方面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和耐心;第三,老年人生活压力相对较轻,内心空泛,让他们带着孙子、孙女,生活有所寄托,可增添一份乐趣;第四,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孩子,年轻的父母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投放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工作中尽情地展示才华。
诚然,“隔代教育”的好处不可小视,然而,毕竟老年人生活的时代不同,在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上与青年人存在差异,“隔代教育”有着显而易见的弊端。比如:大多爷爷奶奶们比较溺爱孙子、孙女,凡事都顺着孩子的心愿,甚至经常会“帮助”孩子,本来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他们不辞辛苦地代劳,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甚至力所不及的条件,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应有尽有,无形中助长了孩子养尊处优的心态,久而久之,使得这些孩子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娇气,生活自理能力差;又如:绝大多数老年人带孩子重养轻教,趋于感性化,仅仅满足于吃饱喝足不出事,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无法与当今社会相适应;再如:一些老年人自律意识不强,意识不到言传身教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时常在孩子面前出现一些脏话和不良行为,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产生
2+5=0的结果;还如,爷爷奶奶辈受时代的局限,相对而言,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基本没有给孩子辅导功课的能力;再说,老人带孩子终久只是年轻人带孩子的一个过渡,归根结底,孩子还得由自己的父母来带,如果一旦孩子已经习惯了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父母的另一种教育方式,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返心理;还有,在“隔代教育”下长大的孩子,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主人化”,狭隘、自私,遇事只看重自己的得失,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往往很难与他人交往,日后则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凡此种种,引起了我们做关工工作的同志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我们面对现实,本着使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目的,在“隔代教育”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第一,各校“家长学校”开设“爷爷奶奶班”。针对目前“隔代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而老人的文化素质无法在短期内弥补的事实,在“隔代教育”开班时,我们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对老人进行开导,告诉他们要做智慧型爷爷奶奶,爱孩子要讲究施爱方式,在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关注其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要把握孩子的思想脉膊,关注其精神生活,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辅导孩子学习对老人来说无非是无奈之举,很多人可谓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启发他们辅导不必具体,可着重从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入手,加以督促,这样会起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召开“隔代教育”经验交流会。在众多的爷爷奶奶中,也不泛修养良好、阅历丰富、知识层次高,教育后代取

家校联手 合力打造“隔代教育”名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