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蒂安,把中国小白鞋变成国际潮品
帕特里斯?巴斯蒂安,1970年出生于法国,2005年买下中国飞跃球鞋海外商标权,将其打造成欧美前沿时尚潮牌,如今在全球?碛?160多家专卖店。
一线大牌秀场,街头潮人自拍,出镜率颇高的是一双白鞋,帆布面、橡胶底,印两道红蓝折线,还有个极具中国时代特色的名字――Feiyue(飞跃),这双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被记忆尘封的中国球鞋,沦为北京天桥下20元一双的地摊货。而在地球另一边,时尚之都巴黎或伦敦,它的价格翻了50倍,卖到1000元。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让小白鞋起死回生的是个法国人――帕特里斯?巴斯蒂安。历经半个世纪的中国国产老品牌最终走上了被一个外国人捧红并红遍世界的道路。
“快买下它”
即使今天再不济,飞跃球鞋也曾影响了一代中国人。它的故事要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大孚橡胶厂说起。
飞跃诞生于1958年,在那个被军绿色解放鞋统治的年代,红蓝条纹的新奇样式已经算是一种颠覆了。其工艺在当时也被看作一流。大孚橡胶厂自1920年起开始制鞋,工人们手工粘合鞋面与鞋底,再靠缝纫机缝合,整个过程没有丝毫马虎,精确程度比得上机器。那时候还没有“潮”这个词,但人们知道赶“时髦”,好看、柔软、舒适、轻便又耐穿的飞跃球鞋,每年销量都达到400万双。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飞跃更辉煌了,成了国民鞋,每个年轻人都有一双。中国的第一代球鞋爱好者,应该从飞跃的粉丝开始算起。
但到了90年代,飞跃一落千丈,原因之一是大量国外球鞋的引入,国人一下子投入进口球鞋的怀抱。在舶来品的夹击下,国内鞋厂一蹶不振,飞跃也少有创新,仍只有红蓝两色的装饰图案。更严重的是,假冒产品充斥,质量参差不齐。因为捂脚、易臭,好多人不爱穿了,仅有一些寺庙武僧或武术爱好者仍把它当作练武鞋使用。
转折从巴斯蒂安一眼看中飞跃的那天开始。这简直就是个“灰姑娘”的故事。2005年,35岁的巴斯蒂安在一家活动策划公司任艺术总监,往返于北美与亚洲已经15年,偶然在上海街头发现这双小白鞋,瞬间被震撼得大喊:这比很多法国鞋设计得好看多了。巴斯蒂安见到飞跃工厂的经理,被告知因销量下跌工厂经营状况很糟。他脑海里就有个声音:“快买下它!”
10天后,飞跃的海外商标权被他收入囊中。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巴斯蒂安索性辞了工作,飞回法国,组建了小团队,很快捧红了这双在中国快销声匿迹的白球鞋。
飞跃重生
飞跃摇身一变,成了Feiyue。它的成功逆袭,一方面得益于巴斯蒂安的眼光。时尚就是个兜兜转转的怪圈,满世界刮起复古中国风的时候,他牢牢抓住了机会。
巴斯蒂安还将Feiyue成功的原因总结为三点:不错的故事、不错的设计和不错的营销手段。初到法国推广的时候,他赋予了这双小白鞋一个极具情怀的故事:不论是农民还是政客,足球队长还是少林方丈,人脚一双。飞跃以它的活力、柔韧以及舒适,成为中国武学人的必备之品。按中国传统,飞跃意味着向前飞翔。
更重要的是设计。巴斯蒂安有艺术方面的工作经历,对审美见解独到。最初拿到Feiyue,他坚持保留当年的简洁Logo(标识语)和轻便材质,“即使过了几十年,这些元素依然非常符合极简潮流趋势”。而
Feiyue现在的经典款就是那“红蓝折线”,看起来和60年前的中国飞跃没什么区别。
Feiyue的改良设计大打中国功夫牌,外国人很
巴斯蒂安,把中国小白鞋变成国际潮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