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创造发明基础知识(1)
?
什么叫创造发明?创造发明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首创新的制作方法。创造发明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更要有良好的智力。这种智力,主要地表现在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能产生设想的创造思维,掌握能创造新产品的创新技能。列宁曾经阐明创造性幻想的作用。他说:“幻想是极其可贵的。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是需要幻想的,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人类从最原始的茹毛饮血时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其间经过了漫长的过程。这是一个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就是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而这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所有方法与技巧就是科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然是生产力,它就能使一定的物质世界产生出类似核聚变的物品。比如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一下子使单位亩产提高了若干倍;作为自然界最普遍的物质“水”,人们对它最初的认识也不过是供给饮用,可是蒸汽机、发电机的发明,它却能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提供电能……
科学与发现和发明创造紧密相联。而创造发明又要以最基本的知识为前提,没有一定的知识作后盾,难以有所发现。现在,我们正处于学习最基本的知识阶段,一切有志于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同学,必须趁现在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在自己幼小的头脑里埋下一颗发明的种子。
据生理学家研究:人与人的智力相差无几,一个擅长发明且有成就的人与常人的差别就在于他们非常留心身边一些细小的现象,抓住苗头,认真观察、反复思考、反复实验,终有成就。,我们无成就,就是我们太不在意这些细小的现象,对一切事物“熟视无睹”,因此就决定我们成为了一个非常平庸的人。
青少年搞发明创造不是“天方夜谭”,我们可以从一些细小的事情入手,初学创造者可以从改进一些物品开始。不要期望搞一个重大的发明。毕竟我们所学有限,条件不够。事实上搞一些小发明完全可能。我们国家为了鼓励青少年发明创造,各级政府部门专门设立了很多青少年科技创新评比活动,同时为同学们小发明建立了很多科技学习场所。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同学们,世界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国家的富强,同时,也为了证明我们是龙的传人,让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吧!
技术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创造出新的事物和方法,在技术发明的过程中创造思维贯穿始终。从创造心理上分析,人们发明活动的心理过程一般可分为准备、酝酿、顿悟、验证四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它是创造思维围绕着掌握问题,收集材料而展开的,并决定着创造思维以后发展的方向。
要想发明,首先要对发明的对象有深刻的了解。这就需要发明者必须有第一手的资料和与其有关的技术等方面材料。这些材料要靠发明者观察、分析、探索实际问题来获得;同时要研究收集到的与此有关的技术资料,前人申请专利的情况,社会需求情况等。在此基础上研究发明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的思考,使发明的对象概念化、图像化和可视化。
这一阶段发明者的态度是:高度紧张,全神贯注,努力对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讨。
第二,酝酿阶段。这是探索解决问题的潜伏期,这一时期常常需要较长的时间。
针对掌握的问题和收集的资料,发明者常常借助于发散性思维(也就是求异思维、扩散思维),就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和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广开思路,从不同方面去思考,分析、比较、综合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这一阶段如同酒的酝酿,使之趋于成熟。虽然活动不如第一阶段紧张,但人的思维却时刻不停,考虑一个个方案,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寻找解决问题的一个个方法,判断它们的可能性。发明者常用散步或拉琴等方式来“散心”,因而被旁人称为“创造的短时休息”期。
第三,顿悟阶段。这是发明的具体解决问题的明朗时期。也有称为灵感期的。
在酝酿阶段苦思冥想中,突然灵感闪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使整个发明难题迎刃而解。
灵感在技术发明活动中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它是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想着某一问题时,在头脑中突如其来地产生一种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想法。灵感往往是对某一问题进行长期研究,但久思不得其解,因此将其暂时搁置起来,去做一些与它无关的事的时候产生的。一般做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更容易产生灵感。
第四,验证阶段。这是对发明成果进行实际验证,判断其解决方法是否正确,并寻求更科学、更合理的创造途径。
这一阶段为了完成发明,不倦的思索和探求,全力以赴,使发明成果更加完善
第二课创造发明基础知识(2)
青少年技术发明活动的心理过
科学小发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