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教育方针的发展与演变
【摘要】教育方针是党和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教育目标而确定的基本指导原则和方向。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教育方针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充分发挥了教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当前的教育方针在教育主体、教育理念、规范表述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教育方针发展历程规范完善
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形势发展和任务需要,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方针,这些教育方针对于当时的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回顾和总结60年来我国教育方针的发展演变,对于更好地认识教育方针的本质和要求,进一步明确教育发展的目标与方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国以来教育方针的发展与演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教育指导方针(1949~1956)。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已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教育方针进行了系统、全面、
精辟的阐述。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的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就非常明确地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为主要任务。”此外,它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方法为理论与实际一致。”①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至“文革”之前的教育方针(1956~1966)。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在接见青年团第二次全团时,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毛泽东“三好”的号召在实际上成为了教育工作的培养目标和广大青少年学习成长的行为指南。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鲜明指出了教育的方向与目标。由此,这个思想也成为我国建国几十年来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
“文革”期间的教育方针(1966~1976)。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在审阅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提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简称“五?七”指示)。②该指示尽管不是教育方针的规范表述,但对以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指导作用,比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办工读学校、强调政治挂帅,反对智育第一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教育方针(1978年至今)。1980年1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建国三十年来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即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这次会议对教育方针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基本上匡正了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思路。
1983年10月,邓小平为北京市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提法,拓宽了教育发
试析我国教育方针的发展与演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