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长寿道“长寿”
讲述人:刘光瑞。重庆名中医,开设有自己的中医博物馆。对养生之道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研究。他以长寿多长寿老人的传说为例,诠释了他的观念。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重庆的话,那么“云蒸霞蔚”再合适不过。云层之下,雾都山城;朝霞环内,蒸蒸日上。如果上帝站在云端打望,那么他一定能够看见这个一圈两翼之地。两翼相接刚好形成一个“人”字,就在“人”字的交汇点上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名字叫“长寿”。何谓“长寿”,有这么一个传说,长寿很早以前叫乐温县。明朝有位叫戴渠亨的宰相,到此地微服访贤。避雨时走进一家店铺,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买酒买菜,给他爷爷祝寿。戴宰相好奇地跟着一起去拜寿,才知道老人的爷爷已经150岁了。他把这事禀告皇上,皇上下圣旨,把乐温县改名为长寿县。
长寿究竟有什么特异之处,为何当地拥许多长寿老人的传说呢?我们专门采访了中医名家刘光瑞,他为此作了系统的梳理和解疑。
长寿背靠华蓥山脉,坐西北而朝东面,刘光瑞认为,这样的地理优势使得长寿的日照情况远比渝中区好得多。且山脉之下又暗藏地热水,原生态的资源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让长寿占尽了好风水,这就形成了长寿宜居的客观条件。水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长。所以长寿的植被种类也是相当丰富。蔬果的栽种一向推崇自然培植。食物上自然就更加健康有营养。花卉也是长寿人喜欢栽植的,这是对美的一种欣赏和培养,是给精神上的营养――这便是长寿人的主观因素了。
自古以来,长寿地区的人民就运用着简单的劳动方式,呈现出的是纯朴的生活场景。长寿地处重庆主城的下游阶段,“一江春水向东流”,流经之处也必到长寿。因为靠江,长寿有自己的码头,多年以来码头都发挥着该有的作用,却并未给长寿带来多余的喧嚣。即便是在炼丹制盐经商风行的年代,在长寿的历史上也少有大的商户人家。他们依旧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惯,耕读传家被他们认为是一种安定的姿态。安居乐业,颇为自在。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活变得更加多元化,这是好事,但膨胀的物质享受却也常常带来了许多身体和精神上的负面作用。长寿人深明其理,所以更愿意和大自然亲近,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回归。至明代更名为长寿开始,长寿一直名符其实。时至今日,走在长寿的广场上,仍然可以看见许多老人,他们要么是穿得精神抖擞地在打腰鼓,扭秧歌;要么就是神清气爽地在悠然散步。没有忙碌的步调,过分的欲望,只
说长寿道“长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