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过度私人化导致孤独.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过度私人化导致孤独
摆在现代人面前的一大困境是:如何在成为自主个人的同时,与他人联系在一起。否则,人将无法摆脱自身的孤独,不得不在“大众社会”的支配下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说:“当代的社会关系似乎缺乏一种基本层面上的交往实践,而过去,这种实践是民主政治的母体,分布在一系列场所:会场,新英格兰的市政厅,村庄教堂,咖啡馆,酒馆,公共广场,方便来往的谷仓,协会会所,公园,工厂食堂,甚至是街头的一个拐角。上面所说的许多场所仍然存在,但却不再是政治讨论和行动的组织中心了。媒体尤其是电视和其他类型的电子传播方式似乎将公民彼此隔绝,让自己成为了旧目的政治空间的替代物。”
由是,都市社区的基本特性,可以说即是公共活动和情操被压缩了,社区在整体上主要是为了鼓励个人追求而组织起来的。然而,这种过度私人化严重影响了一个社区在共同问题上采取共同行动的能力。那些半封闭世界的成员只关心自己及同伴,对其他群体的问题采取漠视态度。比如民工进城满足了城市的服务需求和工作市场,但对城市居民来说,流动人口的居住权、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从来与己无关,甚至用两句话来指责外来民工:无所不为
(指工作),无恶不作(指犯罪违法)。
过度私人化也会影响个1人的幸福感。芬兰社会学家埃里克?艾拉特认为,人类有三种主要需求:占有、交往和存在。占有指物质上的需求。交往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社会归属感,依恋对自己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的人。存在,意味着对一种强有力的、稳定的文化认同的需求,个人被联入一个价值和意义体系,能够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社会学家罗伯特?韦斯通过实证调查,区分了社会关系在增进个人幸福方面的四种作用。一是亲密感,我们必须能够自由而下意识地表达个人的亲密感情。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拥有充满信任和理解、能够随时接触到的社会关系。缺乏这种关系的个人的幸福感非常低,情感的孤独和孤立会给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第二,社会关系也发挥着社会整合的功用。同那些能够分享关心的事情、体验、信息和主意的人交往,能使我们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社交的人往往对生活缺乏动力和乐趣。第三,社会交往能够证明我们自身的价值:有能力完成主要的生活角色。否则人就会堕入自卑,把自己看做废物。最后,社会关系在我们遇到生活问题时,能够成为帮助的来源。可以是服务上的,如帮助照看孩子;也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例如可靠的知识。缺少这种帮助,人会陷入焦虑,害怕受伤。

过度的私人化的最直接的恶果是孤独。德国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认为孤独是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同时被挤占的结果:“在现代,与其他人的‘客观’联系以及从中得到保证的现实的被剥夺,已经成为一种大量的孤独现象,在这一现象中,孤独表现了它最极端且最反人性的形式。产生这一极端性的原因在于大众社会不仅破坏了公共领域,而且也破坏了私有领域,不仅剥夺了

过度私人化导致孤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