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信息技术正逐渐被引入到美术学科的教学中,它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形式,在表现方式上、日益显示出优越性。因此,教师正确、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教学学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1 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作用于学生,能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简化教师备课环节,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传统的美术教学需要教师花费很多时间来精心准备范画、教具。用计算机准备范画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前准备上节省大量的时间,以便更好地去备课、教学。在手工课上,教师如果采用语言描绘和示范制作的方法很难让学生很好地接受,他们需要更直观的讲授,而运用信息技术可让教师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传统的美术教学一般都是教师不厌其烦地教、学生枯燥无味地学。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但是信息技术可以把文字、图形、图像、音视等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可以主动了解美术知识。另外,计算机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说教变为形象的演示,如《真情对印》、《六面怪脸》等手工制作课就是如此。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做到主动学习美术知识,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求学生通过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2 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要上好一节美术课,首先要明确目的,所以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需的。当今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注重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注重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审美对象,帮助学生更快更多地了解教学内容,所以,教师不仅要设计好教案,更要设计好课件。
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扩大欣赏容量,上好美术欣赏课。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收集大量的图片,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备课的方式,从网络上查找适合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形式进行课堂欣赏展示。例如,在上一年级的《民间玩具》时,课本上的图片很有限,并不能让学生一目了然,但教师通过幻灯片,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民间玩具的造型和作用。
在美术课中借助信息技术,不但能使教学内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