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斑
概念
雀斑是一种面部状若芝麻散在,如雀卵之色,常于日晒部位出现的皮肤病。本病始发于学龄前儿童,少数至青春期发病,女多于男,多伴有家族病史。雀斑又名“雀儿斑”、“面皯蝇”、蝇皯面”、“雀子”、“雀子斑”。本病现代医学亦称为“雀斑”。
病
因
病
机
肾水不足
多因禀赋素弱,肾水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水亏则虚火郁于孙络血分,肾之本色显于外,故起淡黑斑点。
风邪外搏
素禀血热内蕴之体,或七情郁结,心绪烦忧,或过食辛辣,血热亢盛,再触犯风邪,入侵于皮毛腠理之间,血热与风邪相搏,阻于孙络,不能荣润肌肤,则生雀斑。
临床表现
初起好发于面部,尤其在鼻部,偶见于肩、背上方、颈或手背。皮损为淡黄或淡黑色针尖大小至米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点,数目多少不定,散在或密集,对称分布,互不融合,无自觉症状。儿童期发病,青春期加重,老年期也可见到。夏季或日晒后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冬季色淡,数目减少。多见于皮肤白皙的女子。
分型论治
肾阴虚
治则:滋阴补肾
主穴:三阴交、曲池、足三里、太溪、阳白、太阳、颧髎
配穴:肝俞、心俞、肾俞、脾俞,血瘀加膈俞、血海
每穴选全部主穴及3~4个配穴,双侧交替使用,中等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配合六味地黄丸。
耳
针
取穴:内分泌、神门、肾、面颊。
操作:用掀针刺入耳穴后,外用胶布固定。取双侧耳穴,每5~7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或穴位埋王不留行籽,3~7日1次,10次1疗程。
灸
法
艾炷点燃悬起灸合谷、曲池及面部雀斑处,视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隔日一次
火郁孙络,风邪外搏
治则:凉血活血,祛风散火
主穴:大椎、曲池、太冲、行间、三阴交、足三里、血海、膈俞
每穴选全部主穴及3~4个配穴,双侧交替使用,中等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耳
针
主穴:耳尖、相应局部穴、屏尖、肾上腺、内分泌、肺、肾。
配穴: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
操作:每次取耳尖、相应局部穴、屏尖、肺、内分泌中的一对穴,用三棱针放血,每穴3~5滴。其余穴可选3~4个压籽。2~3天1次,两耳交替,15次1疗程。
刮
痧
取穴:大椎、大杼、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先刮大椎、大杼;再刮合谷、曲池;最后刮足三里、三阴交,出痧为度。
粉刺
概念
粉刺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颜面及胸背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或见黑头,能挤出粉渣样物。多见于青年男女。粉刺又名“肺风粉刺”、“面皰”、“面粉渣”、“酒刺”、“嗣面”、“风刺”,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寻常性座疮”。
病因
病机
血瘀痰结
血热偏盛
肺胃积热
外感风热
气血凝塞
分型论治
肺经风热
症状: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清肺散热
主穴:百会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委中
配穴:四白颧髎下关颊车阿是穴。便秘配支沟、天枢。
针用泻法,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1个疗程。
针灸 雀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