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阅读(5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0分)
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 报君黄金台上意,□□□□□□□。(李贺《雁门太守行》)
3.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4. 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5. 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6.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悲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8. 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既流露出对春光逝去的怅惘,又抒发看到美好事物再现的欣慰之情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 本文作者是朝文学家(人名)。(1分)
1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 ②策之不以其道( )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④执策而临之( )
,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2分)
①人们常用本文中的两句话概括自己怀才不遇,这个句子是:□□□□□,□□□□□□。
②文中描绘千里马终身悲惨命运的句子是:□□□□□□□□,□□□□□□□。
,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文中的“千里马”和“食马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千里马指:
食马者指:
13. 文章第三自然段借助“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个排比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南岐人之瘿
南歧在秦蜀①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②,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③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④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病瘿(yī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③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④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瘦。
。(1分)
①凡饮之者辄病瘿( ) ②终莫知其为丑( )
。(2分)
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2分)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