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
一、管理经济学概论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西方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的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的学科。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决策制定过程的经济思维的概念框架,培养管理者的经济直觉感,对观察到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激发想象,理性创新,以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决策的能力与水平。
(一)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什么是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管理经济学是为了使企业管理人员树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制定过程经济思维的概念框架,提高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的能力。
强化理性思考与理性创新的观念。
2、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西方的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管理经济学所依据理论的重要来源,管理经济学要把微观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
管理经济学不是简单借用微观经济学中一些现成的原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应用在推导这些原理和结论时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管理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必须着重应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即微观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法。
管理经济学在应用微观经济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进行管理决策时,尽管首先要以利润的多少为标准,但还必须兼顾其它目标,因此得到的不是最多的利润,而是满意的利润。即企业决策的目标不是最优解,而是满意解。
管理经济学在研究企业决策问题时,还要借用微观经济学以外的,其它理论与分析方法,如运筹学、市场学、统计学、会计学等等,以便收集、分析必要的信息,并在信息不确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不能局限于对经济理论本身的探讨,要研究企业管理经济决策的实践,并把这些实践与经济学理论联系起来。
3、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对管理经济学定义的描述及与微观经济学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管理经济学研究内容主要是依理决策,即据经济学之理论,进行企业管理中经济问题之决策,以寻求实现预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管理经济学所涉及的主要是反映市场经济运行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管理经济学中介绍的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模型。
主要介绍简化到只用一般最简单的函数表达式,反映经济活动实质的数学模型,大致归纳为三种类型:
1)函数范式
即用最基本的y = f(x)函数关系式,表示经济活动中,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
需求函数 Q = f(P ,T ……)
供给函数 Q = f(P ,E ……)
生产函数 Q = f(x ,x ……)
成本函数 C = f(Q)
2)函数变化率
即函数自变量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因变量增量的大小。
这种分析变量之间动态关系,进而寻求管理决策最优解的方法,管理经济学中成为边际分析法。
3)函数变量相互影响程度
指存在函数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某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变化反映的程度。管理经济学中称之为弹性。
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要从管理角度学习、研究数学模型,即把数学模型作为培养从整体上分析,从实际上研究,从关系上考虑,提高理性思维能力的工具;作为认识市场经济运行基本规律,开启管理决策新思路的钥匙。通过培养函数分析的思维框架,把学习新的经济概念,掌握新的分析方法,树立新的管理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1、边际分析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分析的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对某种变量的增量,以及由其引起总体的变化,统筹考虑来寻求最优解。管理经济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引入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法,作为管理决策的重要工具。
边际一词就是额外、附加、边缘、或总体以外部分的同义语。应用边际原理进行管理决策,首要的一点就是管理人员对决策制定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的因素,坚决不予理睬。如判断是否要对损坏的设备进行修理时,不必考虑上个月的修理费用,只从这次要投入的修理费和收益的增加来进行权衡,树立这种决策思路,将有助于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
边际分析是基于各种经济现象中,所存在的某一因变量依存于一个或几个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分析。如总收入(TR)为因变量,产量(Q)为自变量,△TR与△Q分别代表它们的增量,则边际收入(MR)表示增加单位产量,总收入增加多少。运用边际值作为下步决策依据的方法,成为边际分析法。
△TR
边际值(边际收入)= ——
△Q
管理经济学中应用边际分析法,把数学含义与经济含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要边际收入是正值,就可以通过提高产量来使总收入增加;当边际收入等于零时,即使提高产量也不会使总收入增加,此时总收入最多;如果达到这点后,继续增加产量,边际收入转变为负值,就会使总收入下降。
边际值反映了
管 理 经 济 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