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人如何避暑纳凉.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人如何避暑纳凉
我国目前出土的最古老的避暑纳凉用具,就是1978年湖北省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铜冰鉴了。所谓的铜冰鉴就是一个双层的铜器,通过在外层填入冰块,就可以让放入内层的食物或者饮料被冰镇,确保夏天可以获得冷饮。这个铜冰鉴也被视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冰箱。冰鉴所制造出来的冷饮,在战国大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写道:“挫糟冻饮酌清凉兮。”意思是“喝冰镇酒浆好清凉”。
这只是古人在盛夏追求清凉的一个缩影。从古至今,人们对战胜暑气的努力从未止歇。
寻冰之旅
一般来说,想凉爽的直接手段就是降低?囟取T谙奶欤?要想降低温度,首先要有冰。在没有发现硝石制冰和冷冻制冰方法之前,采集冰块是古人的主要寻冰方式。
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周礼》一书中说,周王朝就有专门的人负责在冬天采集和储存冰块,然后在夏季拿出来给周王降温。这种人被称为“凌人”。(在我国古代,“冰人”指的是媒人。)《诗经》有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说的正是冬季采冰的事情。

冰从河里湖里采集上来之后,就要储存起来,储存冰块的地方叫冰井。三载说当年魏王曹操专门筑此台来藏冰,故号冰井。在冬季从冰封的河水湖水中采冰,一直是我国2500年避暑纳凉史中最重要的获得大批量冰块的方式,一直到清代,仍旧安排工部都水司负责采冰、藏冰。清代故宫附近设有四座半地下藏冰窖,,每座冰窖可以储存一尺五寸见方的冰块5000余块。现在北京还保留着一条胡同叫做“冰窖口胡同”,正是当年储冰的遗迹。
在夏天的时候,人们就会把冬天储存的冰块拿出来,用途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放置在室内降温,二是冰镇食物饮料。清代出现的木制冰箱就是同时具备这两种功能的,一般这种冰箱分为三层,最上面和最下面都是放冰块的,每层开有小孔,便于冷气散发。中间层则储存食物饮料,需要时拿出来吃喝即可。
追风之路
降低温度的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加强空气流动,也就是通过凉风来寻求降温。
根据传说,殷商时期已经出现了羽毛做的扇子。西汉时期,京城长安有一位巧手匠人丁缓,为了最大限度发挥风力,他把七个一丈长的大叶片连在一起,做成一个旋转七轮扇,号称一人运转此扇,全屋子的人都会觉得凉爽。

到了唐代,这种土制风扇得到了改进,唐朝宫廷设有专门的凉殿,供皇帝及后宫妃嫔们避暑纳凉。凉殿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冷水在整个宫殿的顶部和地面形成循环,冷水在宫殿四面形成水帘,同时水还驱动布置在冷殿里的扇子叶片,通过风吹冷水获得冷气。通过冷水在屋体循环和冷水带来的冷气,有效降低屋内温度。按照《唐语林》的说法,人坐在凉殿里,宫殿四面水帘落下,加之冷风吹来,凉意很重。
到了宋代,这种凉殿的避暑纳凉方式再度得到改进,风扇不仅由专人使用鼓风机带动,还在风扇风口前布置了大批鲜花,冷风经过就带着花香,让享受冷气的皇亲国戚们不仅能感受到凉意,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味道。成书于元代的《武林旧事》一书对宋代宫廷的纳凉设施有详细描述:“寒瀑飞空而下,又置茉莉、素馨、剑兰等南花数百盆于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御第两旁,各设金盆数十架,积雪如山。……初不知人间有尘暑也。”
清代圆明园中有一处建筑“水木明瑟”,俗称风扇房,将水引入殿宇,模仿西洋水法,利用水力推动机械带动风扇,既凉快又有水声。在炎热的夏天这里一直

古人如何避暑纳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7-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