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慢阻肺日:每年11月的第三周的周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教研室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诊断依靠肺功能检查
二、病因
(一)个体因素
: α1-抗胰蛋白酶的重度缺乏与非吸烟者的肺气肿形成有关。
: 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是发展成COPD的危险因素。
(二)、外界因素
1. 大气污染:
化学气体: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烟雾,对支气管粘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
粉尘:二氧化硅、煤尘、棉屑等刺激支气管粘膜,使肺纤维组织增生和清除功能遭受损害。
2. 吸烟: 吸烟能使支气管上皮纤毛变短,纤毛运动发生障碍,降低局部抵抗力,削弱肺泡吞噬细胞的吞噬、灭菌作用。使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
7
3. 感染
呼吸道感染: 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 COPD 急性发作的病原菌。
病毒: 有鼻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造成呼吸道上皮损害,有利于细菌感染。
4. 过敏因素: 细菌致敏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8
三、发病机制
* 吸烟和吸入有害气体及颗粒--引起肺部炎症反应,导致 COPD 典型的病理过程。
*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 氧化应激
9
吸烟
肺泡巨噬细胞
CD8+ T 细胞
?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细胞因子(IL-8)
介质(LTB4)
蛋白酶
中性肽内切酶
组织蛋白酶金属基质蛋白酶
a1-抗胰蛋白酶 SLPI TIMPs
_
粘液分泌过多
(慢性支气管炎)
气道壁塌陷
(肺气肿)
Adapted from Barnes TiPS 19, 417, 1998
蛋白酶抑制剂
中性粒细胞
上皮细胞
O2-
COPD发病的炎性机制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
内科学COPD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