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老师微信红包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赞成派的主要理由可能在:
第一,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 可能往日旧招对督促学生学习已经不太不管用,有了“新招”,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这是新方法,所以值得提倡。
第二,课后发红包的“新招”一出,效果立显,大焦老师的课学生没有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这是好现象,值得肯定。
第三,“微信发红包”这种新事物与传统的教书育人有机整合,还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维与教育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用好移动技术,对学生进行时时处处加以积极的引导与教育,是值得人们研究探索。
......
反对派的主要理由可能是:
第一,这种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是在用“钱”引导学生上课,很有可能让学生变得功利化,为红包而上课学习,使学校教育变味;
第二,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魅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如果只是出“新招”,以此来讨好学生、引导学生、督促学生,势必没有更持久的影响力,一旦没有“红包”,学生可能就此丧失学习的动力与激情;
立意
从焦老师角度切入:
“微信发红包”也可发挥教育“正能量”、
教书育人也应有“新招”、
让“新招”激活教育正能量
从学生的角度切入
物质鼓励也是学习的动力,
求学岂可为“红包”
从家长的角度切入
莫让“红包”变了教育味、
让教育散发纯正的魅力
1班亮点
%同学已经注意行文结构的重要
:
明态度——校准——分析、扣材料——总结
不足(1班)
、假设论证、例证还可以进一步强化
、形式单一
焦老师微信红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