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派位”派出了什么
目前,我国多个省市小学生升初中(简称“小升初”)采用了“微机派位”的录取方式。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提出减轻学生负担,各地逐渐取消了“小升初”考试。1989年,广州市教育局派人去香港取经,考察了香港“小学生分等级升初中”的方式,回来后制定了包括推荐生制度在内的“小升初微机派位”升学方式。1990年这一升学方式在海珠区试点。1991年在全市推行。1998年北京引入“微机派位”。此后这一方式在全国多个省市推行。
那么,“微机派位”实施多年来,它到底派出了什么?
一方面,支持“微机派位”的人认为:“微机派位”派出了公平、高效、科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
“微机派位”能保证录取的公平、公正性。过去,由于实行保送生制度,作弊现象十分严重。而现在“微机派位”具有操作的公开性、监控的严密性、结果的随机性。可有效地排除人为干扰,杜绝不正之风,提高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微机派位”不仅可使招考工作人员减轻负担,提高效率,而且有利于减少误差和干扰,使招生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微机派位”使学生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微机派位”对所有的小学生机会均等,概率等值。这一制度实行以来,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走进了好的学校,享受到了公平制度带来的好处。它打破了“唯分数论”,让孩子脱离了“应试教育”的漩涡,减轻了负担。
“微机派位”使薄弱学校获得了优秀的生源,质量有了提升。“微机派位”使原本冷清的学校热闹起来,过去的一些薄弱学校有了相当数量的优秀生源,促进了初中学校在生源条件基本均衡的条件下展开办学水平的竞争。一位薄弱中学的教师说:“往年分到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都基础较差,学校办学整体水平上不去,今年分来的学生有很多成绩非常好的,老师教起来轻松多了,也容易出成绩……”“微机派位”缓解了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之间的矛盾,拉近了二者的距离,使各义务教育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有了可能。
另一方面,反对“微机派位”的人认为:“微机派位”派出了重重弊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效应,与设计者的初衷相距甚远。
剥夺了孩子选择学校的权利,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孩子的课业和心理负担。由于孩子没有选择学校的自主权,一些原本成绩很好的学生被分进二、三类学校,对前途的信心受到打击,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有的甚至一蹶不振,耽误了大好前程。而一些基础较弱、接受能力较慢的孩子被强行分配到那些课堂节奏比较快、教学容量较大的学校,学起来也比较吃力,课业和心理双重负担加重,自信心受到挫伤。一位家长曾致信报社,讲述了他们为躲避“微机派位”的痛苦经历。几年来,他们带着孩子奔波于英语、钢琴、数学等各种训练班,得了一大把证书,孩子在几年里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被折腾得精神萎靡,体格羸弱。如果让孩子自主选择学校,环境会更宽松,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或许更强,效果会更好。
教学质量滑坡。一些学校表面功夫盛行。由于取消了升学考试,改为“微机派位”,一些学校没有了升学压力,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心下降,其工作重点和心思就由抓教学质量转到搞“花架子”上。几年前,北京市人大代表、来自教学一线的林生香老师就提出了取消“小升初”“微机派位”的议案。林老师通过调研了解到,“小升初”取消考试后,对小学老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没有及时建立新的评估标准,学校
“微机派位”派出了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