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言”共生的文言文教学策略.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言”共生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六年级下册安排了《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作为教研员,走进课堂,发现这种文体由于数量极少,没有得到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两种尴尬:一种是有“言”而无“文”,整堂课逐字逐句地对译,学生忙着做笔记,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沉闷,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学生在起步的时候,就已经从心底产生了对抗。一种是有“文”而无“言”,教师积极关注文本蕴涵的情感、价值观,关注人文精神的浸染,大量拓展,无度挖掘,课堂教学虽激情飞扬,但语言所得根基不牢。前者“死于章句”,后者“废于清议”,是“文”亦忧,“言”亦忧,然则何“法”才乐耶?
小学的文言文共四篇,教学如何定位?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无论学什么学科,都该预先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认识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
从教材编排来看,四篇文言文是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这个基础,有对文言文特殊文体兴趣的激发,有对文言文这种特殊文体的感知和熟悉,有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初步积累。

从语文教学的性质来看,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言文,顾名思义,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文本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文言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言”,与现代文有很大的差异,故重点文言词句的字面教学,是必须正视和解决的。“文”,文章的内容、结构、主体和情感等,又是不可以完全抛弃的。
从文言文的特点来看,“古人文章妙处,全是‘沉郁顿挫’四字”,在沉郁顿挫中,文章精神必显。因此,清代姚鼐等人提出“因声求气”之说,“声”就是文句的音韵、节奏,“气”就是作者所表达的精神、气势。可见,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的文言文教学应该如何承载基础的任务,符合文体的特点,实现“文”“言”共生呢?基于上述思考,并结合《伯牙绝弦》的磨课体会,我总结了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六字策略:“趣为先”,“读为主”。

一、趣为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生初

“文”“言”共生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t83088549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7-11-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