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等待!
教学感悟: 学会等待
杨文英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句话当时在我的脑海里不知萦绕了多少遍。它让我想起了一个孩子的请求:“妈妈,我的手还小,请别要求我在整理床铺、画画和打球时做得很完美。我的腿还短,请你走慢些,好让我能跟上你的步伐。我的眼睛还没有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请让我自己观察。我的年纪还小,请拿出时间和耐心向我解释世界上的精彩事情。我的感情还很脆弱,请照顾我的需要,不要一天到晚指责我。”
仔细想想,作为教师的我们,面对学生时,不是更需要这种耐心和等待吗?去年九年级五班的焦淑伟,现在引以为荣为傲的一名男生,八年级我刚接班时,课堂上他很少举手,即使我叫道他,他总是结结巴巴,一个一个单词很困难的往外挤,我好着急,毕竟每堂课上只有有限的45钟,每次他发言卡住时,同学们都窃窃私语,有鼓励的声音,但更多的是嘲笑声,我总感觉着急上火,可作为教师的我从不曾否定过他,而是耐着性子用鼓励的目光与他交流,“Please try!Try again !”等待??一分、两分钟、三分钟??感觉好长,时间像凝滞了一样,这样的情况到底持续了多少次,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好像是半年之后,他终于背诵出了一段完整的小文章,片刻的沉默,雷鸣般的掌声,自发的、不约而同的掌声,为他的执着和坚持,
我好感动!想想,如果我们不能给到孩子这点等待的时间,那或许??不,是一定不会有孩子现在的自信,我们毁掉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未来,而是一代孩子和许多家庭的未来。
反思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有时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反应总是慢。其实,有快才有慢,凡事都是相对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脾气性格其实是在娘胎里就已经形成,有些东西并不是孩子选择这样的,如果知道这些,我们是不是该静下心来思考和解决孩子的问题,我们是不是该多点对于孩子的理解和包容,而不是一味抱怨呢?作为双重身份的我,有时也会去想,为什么同在一个教室,孩子的成绩反差会如此之大呢?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商确实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快慢,如果我们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能充分认识到这点,当孩子不明白的时候,就不是一味的指责、唠叨,而是应给孩子更多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仔细想想,作为老师,我很明白这些道理,我很有耐心;可是,作为妈妈,我却做不到,做不到冷静思考、做不到耐心等待!
现在终于明白了:理解孩子,不光是用和蔼
学会等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