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意见和建议
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意见和建议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但城市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县人大常委会于5月3日主任会议审议县政府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报告后,组织力量,对县城城市管理工作作进一步调研,现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城管问题的原因分析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脏”、“乱”、“差”、“堵”的现象,现分析原因如下: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县城市管理职能相应地分散在建设、城管、工商、环保、公安、交通等部门,责任界限模糊,管理效率低。共管问题普遍存在推诿扯皮、配合不到位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1、城管、公安、环保部门之间共同管理的机动车流动摊点、噪音问题。
2、交通、水利、城管部门之间与乡镇之间共同管理的县城内河道保洁问题。
3、交通与建设部门之间共同管理的城区国、省道的慢车道日常维修问题。
4、建设与城管部门之间共同管理的县城绿化带与公共绿地的保洁问题。
5、城管部门与乡镇之间共同管理的垃圾清运问题。
6、物业办与乡镇之间共同管理的背街小巷内公厕保洁问题。
7、公安、工商、城管之间共同管理的占道经营问题。
8、公安、交通、城管部门之间共同管理的车辆乱停乱放问题。
9、建设、城管部门之间共同管理的沿街(路)临时搭建问题。
10、城管、公安、通讯部门、乡镇之间共同管理的乱贴乱画问题。
11、城管、卫生、环保、工商之间共同管理的露天烧烤与夜间排档污染问题。由于责任不明晰,出现了一些管理死角和盲区。例如:
伊山南路两侧慢车道和胜利东路(化工路段)常年无人清扫,小鸭河北岸风光带、个人开发的住宅小区保洁无单位负责。因单位改制或搬迁,责任部门转变后,没有及时交接或委托,公路站家属区、党校家属区、伊中家属区等垃圾池和公厕一度无人打扫、清运。
(二)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规划控制不严。
1、环卫设施短缺。县城内每天生产近100吨生活垃圾,现共有垃圾中转站5个,垃圾桶800余只,果皮箱150只,垃圾收集箱25只、垃圾池39个,仅能满足需要的30-50%。由于垃圾收集设施严重短缺,许多居民无处倾倒垃圾而乱倒垃圾。其次,县城环卫部门现有垃圾清运车辆13辆,其中8吨以上的垃圾运输车仅有4辆,县内生活垃圾处理厂尚未建成。仅靠4辆汽车拖运至距县城50公里的大浦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单车往返长达3个小时,导致县城许多地区垃圾清运不及时、垃圾外溢。另外,伊山镇背街小巷面积约为3.75平方公里,根据《**市城市管理环境卫生设施配套建设实施办法》中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米的规定,其至少应设置垃圾收集点200个,而实际仅有56个。其中,山前、郑庄等村的居民区内竟未设置一个垃
圾池(桶),居民只得向公共空地、排水沟、公共厕所旁、山前河等河道内倾倒,导致出现众多卫生死角和河道水体发黑、发臭。
2、市场建设滞后。县城区共有建成和在建农贸市场12个,除新建的两个大型农贸市场(主要用于水果批发的淮连市场位置较偏,金源市场还未开业)外,正常运营的有向阳市场
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意见和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