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周梅森以《人民的名义》的写作.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周梅森以《人民的名义》的写作
周梅森的人生故事之精彩,并不逊色于一部热播剧。
废品站走出的“巴尔扎克”
1956年,周梅森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小时候因家穷买不起书,酷爱阅读的他经常到废品站去淘旧书看,两根冰棍儿钱就能买到好几本课外书,这让周梅森很开心。
13岁那年,他从一个收破烂的老头那里得到一本旧书,尽管前后少了十几页,这本《巴尔扎克传》却深深吸引了周梅森,让他从此与文学结缘。少年周梅森暗暗发誓:“长大了,我也要做中国的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他曾沉浮商海,办过肥皂厂、印刷厂。尽管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这些经历却拓宽了他创作的题材。而周梅森后来的人生轨迹,与之颇为相似。
1974年周梅森高中毕业后,成了徐州矿务局韩桥煤矿的一名普通矿工。虽然从事着又脏又累的挖煤工作,但每天下工后,周梅森却不像工友们一样睡觉、闲聊、打扑克,而是将业余时间用于看书写作。
1978年,22岁的周梅森在《新华日报》发表了处女作《家庭新话》。因颇具文采,次年他就离开不见天日的矿井,被南京《青春》杂志社招为编辑。

1983年,周梅森发表第一部小说《沉沦的土地》,以雄浑厚重的笔调,讲述了他熟悉的煤矿行业的悲剧故事。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能写出这种力透纸背的作品,当时周梅森就令文学评论家青眼有加。此后,他又写出了《黑坟》、《军歌》、《英雄出世》等小说。1988年,他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89年后,为了赚钱,也为了像偶像巴尔扎克一样拓宽生命的宽度,周梅森开始下海经商。他做过房地产、运输、商贸等,1994年涉足股市,是江苏省最早的10个大户之一。凭借先知先觉和冒险精神,周梅森在方兴未艾的股市,掘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桶金。股市以外,他看好房地?a开发。于是购地64亩,建文豪花园。直到今天,他还拥有一套自己开发的别墅。
当时,周梅森家里的电话也是购房热线。有一次,他的女儿接起电话,开口就是:“喂,你好!你是要买房子吗?”做父亲的周梅森,从没忘记欠女儿的这份售楼薪酬。有意思的是,后来他女儿考上大学,念的是建筑设计。
一直以来,周梅森对财富的追求来自两个原因:保障自己作为作家的独立性,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所以和他儿子同时诞生的,还有周梅森自己投资成立的电视剧制作公司。现在看来,电视剧投资人是他在财富路上的最后一重附加身份。

周梅森看上去并不像一个传统的作家,他反问道,“谁规定作家就不能炒股?谁规定投资者受了不平等的待遇就不能说?我们江苏这帮作家,苏童、叶兆言、黄蓓佳他们,各个都炒股,一开始我们几个甚至用一个账户投资。我的稿费从来不存银行,我这边拿到手,那边就去投资。”
矿工出身的周梅森没学文学理论就当了作家,他炒股也是自学,对股票的基本面、政策面等信息颇有研究。他不到大户室,就在家上网看盘。他的炒股理论是:不听内幕消息,不迷信K线图,不买亏损股和ST。“我一般都看大势,做大势。一般一个大牛市来了,就顺着趋势做一把。不会做今天买明天卖那种短线,那种更像在投机。”
永远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下海经商后,周梅森积累了更多社会经验,作品也转向现实主义。从《人间正道》、《天下财富》、《中国制造》到《至高利益》、《绝对权力》,他的这些小说都被改编成电视剧。“经济领域见的全是尔虞我诈、大

周梅森以《人民的名义》的写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t83088549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