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熬“鱼冻”
炎炎盛夏,广袤的辽河平原风景秀丽,处处生机盎然。这时节,家家都要忙里偷闲,熬制一些“鱼冻”,供家人消暑食用。
三伏天吃“鱼冻”是辽河平原农家的一种传统习俗。但“鱼冻”最初并不是一道凉菜,而是一味具有食补功能的“药”。在夏季,世居辽河平原农家院中的大人孩子,常常因暑气所扰,而出现“苦夏”症状:周身乏力,精神萎靡,整日困倦,不思饮食,形?w消瘦。为“激活”胃蕾,消除“火气”,安全度夏,勤劳的主妇们就以鱼皮熬制“鱼冻”消暑。
“鱼冻”有开胃、清凉败火、消暑祛热的功能,又兼有养颜美容等作用,可谓一食多功,一菜多能,而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久之,便成为农家院中的一道“常菜”。盛夏吃“鱼冻”,便在辽河平原上演变成一种大众化的食俗。
夏季到来,平原之上麦浪翻滚。收完麦子,种完下茬,农家院便迎来了一个相对清闲的时段――“挂锄”:挂上锄刀,便意谓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可以开始休养生息了。趁着清闲,大人带着放暑假的孩子,拿出各种各样的渔具,奔向村里村外的沟沟汊汊。
辽河平原上水网密布,盛产可用来制作“鱼冻”的鲫鱼和鲤鱼。把捕回家的鱼放在清水池养上一夜,让它们通过吞吐而去除体表的水腥味和体内的杂物。次日清晨,捞出池中的鲜鱼,趁着鲜活,用片刀刮下鱼鳞,盛在大碗中。将活鱼宰杀后,巧手的主妇会精细地剥下薄薄的鱼皮,与鱼鳞合放。做“鱼冻”的食材,就是这鱼皮和鱼鳞。
“鱼冻”分两种,一种为“清冻”,即清水熬冻,只需鱼皮、鱼鳞和姜、蒜、豆蔻、薄荷等调料;一种为“浑冻”,还要额外加些泡好的东北黄豆。
“鱼冻”需用文火慢熬。熬上个把小时后,鱼鳞片会变小变碎,而鱼皮则几乎全部融化,砂锅里的汤随之呈乳白色。此时,砂锅内热汤翻滚,香气馥郁。熄火,端起砂锅,用纱网将锅中的稠汤滤到一个干净容器内,滴上几滴香油,再撒些剁碎的翠绿香菜末,然后进行冷却。容器内的稠汤冷却后,便凝固成坨,这就是
炎夏熬“鱼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