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浅探
摘要:秦始皇作为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君主,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其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秦始皇是个暴君,也有人说,秦始皇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功不可没。尽管秦始皇统一的六国,实现了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但是由于其相关的治国政策,常常受到人们的诟病,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焚书坑儒”。两千多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焚书坑儒”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大家一致认为,“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所实行的一项暴政,但是为什么要进行“焚书坑儒”,仅仅是因为秦始皇的个人意志的体现吗?笔者结合相关史料,对“焚书坑儒”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秦始皇;“焚书坑儒”;文化政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主义国家。秦始皇自封“始皇帝”。在秦朝建立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政权机构。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周朝留下的相关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历史上对于秦始皇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改革并未存在太大的争议,其相关措施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但是秦始皇在文化方面的改革却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诟病。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文化上实行的是“焚书坑儒”政策。
一、“焚书坑儒”实施的背景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推行了一系列加强国家统一的措施。在政治上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在地方上实施郡县制;在经济上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并将土地收归国有,在军事上修建长城,抵御外敌侵略。诸多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为几千年来华夏文明不被分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秦始皇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文化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的变革。据《史记》记载,“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博士周青臣对秦始皇吹捧了一番淳于越进言: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其主要目的是劝谏秦始皇效仿古代,丞相李斯却认为,天下已定,之前的一些制度并不利于秦朝的发展,人民群众应该在皇帝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天下私学众多,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利于统治的言论。且秦始皇一心相求长生,但方士一直以来未见成效,以及儒生对秦始皇进行议论后逃跑,秦始皇大怒,于是在这种背景下,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现象发生。
二、“焚书坑儒”事件对历史的影响
“焚书坑儒”事件对于历史的影响,笔者认为是弊大于利的,再秦始皇统治后的两千年里,人们对于“焚书坑儒”事件依然诟病,其相关的影响也极其恶劣。
第一,“焚书坑儒”事件的实质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发动的一场统一思想运动,秦朝作为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且百家争鸣的思想领域太过混乱,这就导致在秦王朝统治初期很难使百姓与统治者的价值观形成统一。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发动了“焚书坑儒”运动。从这个方面来说,“焚书坑儒”对于维护秦始皇中央集权的统治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焚书坑儒”事件再较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流失。先秦以前,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著作十分丰富,每个学术流派都有其相应的著作。到了秦朝,其治国思想以法家为主,为了确立其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一纸焚书令,使很多经典付之一炬。导致许多先秦经典著作流失,造成现在许多
秦始皇“焚书坑儒”浅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