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宗教之光
罗椒 0910520217
历史
史籍上第一次出现“拉萨”二字,见于公元806年藏王赤德松赞所立《噶琼寺碑》。
大约公元1世纪前后,拉萨河的古名“吉曲”已经出现,现在拉萨所在地,则被人称为“吉雪沃塘”,意为“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坝子”。
公元7世纪初,雅隆部落首领朗日松赞率兵北上,成为整个吉曲(拉萨)河流域的主宰。朗日松赞把营盘设在墨竹工卡的甲玛岗山沟。
阿里地区
山南河谷
雅鲁藏布江以北
山南河谷的雅隆部落联盟、阿里地区的象雄王国和雅鲁藏布江以北的苏毗部落联盟为1世纪前后的最大三个部落
甲玛岗山沟
传说少年颂赞干部征战路过吉雪沃塘时,看见这里地势非常的好。他做出了迁都吉曲沃塘的重大决策颂赞,松赞干布经过仔细勘察,决定截断吉曲河的北河道,使河水傍着山南宣泄,红山周围显露出一大片平野。他在这里建宫堡,修寺庙,营造军民住房。据说沃塘平野第一座建筑红山堡寨,就是布达拉宫的前身。这座巨石垒成的宫堡,兀立红山之巅,气势非常雄壮。
拉萨河
布达拉宫位置
女魔说:成公主由于精通天象地气,观察拉萨的地形发现其好像一个仰卧的罗刹女,认为选拉萨作为国都实在是对国极为不利。
佛教认为罗刹女是个女魔的身上,只有用寺院、佛塔等压镇方能平安。因此在吐蕃时期,罗刹女身体的各部位就都建有寺院。
修建寺庙的时候是用山羊驮。为了纪念所以取名为“惹萨”。“惹”是山羊的意思。金城公主将释迦牟尼等身像移供大昭寺主神殿,朝拜供奉者络绎不绝。缘于这尊至神至圣的佛像,“惹萨”又改名为“拉萨”,意为“神佛之地”。
城市
虽然“女魔说”是唯心说法,但从城市布局方法和布局形态上,为拉萨市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设计方案,对拉萨的街区环境空间和历史文化环境空间形态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拉萨各种城市空间按照内涵划分,主要有
自然地理环境空间
历史文化遗迹空间
城市街区环境空间
自然地理环境空间
拉萨的城市属于典型的“依山而建,逐水而建”的“轴向式”城市。起空间形态上表现为“两山夹一市,一河穿城过”。
两山:南山、北山。一河:拉萨河
在”女魔说“的作用下,建成了拉萨现在的主要历史遗迹:甘丹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小昭寺、朗孜夏、曲贡遗址、哲蚌寺、色拉寺。
横向上: 表现为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同心圆式的布局。同心圆布局受藏传佛教一西藏为中心的“中心说”的影响
纵向上: 主要体现在依山而建,这种布局方式主要受藏传佛教“人死升天,离天越近升天机会越大的天体说。
值得一提的是受藏传佛教生死轮回的影响,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周边的街道布局以回字形布局。
历史文化遗迹空间
城市街区环境空间
拉萨布局为“东西双城,六区两片”的空间结构。
东西城区以鲁定南路为分界。东城区主要体现藏式传统建筑与布局风格,建筑一般1~2层,其他片区基本上都是现代风格,缺失原有传统本色。
布达拉宫前面的广场是拉萨市最大的敞开空间。
拉萨市规划结构图
拉萨城市规划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