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手法
学习目的:
1、准确识别诗词中的主要手法
2、全面准确分析手法:指明位置及如何运用+作用效果
一、艺术(表现)手法概述
一、修辞:
赋比兴
①比喻②拟人
③对偶(对仗) ④借代
⑤夸张⑥双关
⑦反问⑧设问
⑨通感、互文、用典、反复、顶针
三、表现手法:
①对比衬托(以动衬静、以乐景反衬哀情
②烘托渲染
③想象联想
④抑扬⑤象征⑥用典
⑦从对方写起⑧使用叠词(增强韵律)
⑨以小见大
二、表达方式有四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就诗歌而言,主要是描写和抒情。
:
①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动写静)
②虚实(虚实结合
③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个角度
④细节描写(多强调动作)
⑤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高低…
⑥白描⑦一句一景⑧点面结合⑨移步换景10富有层次
、直抒胸臆
(因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吊古伤今、借古讽今)
例:(2007年北京卷)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颉: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参考答案:
(1)赋。
(2)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2008年全国卷2)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答出由雨丝想到“网”的给1分,“网春”有留住春天意思的给1分,想象、比喻生动、新奇的给1分。)
(2013山东,14)山寺夜起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参考答案: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①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②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013重庆,12)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 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 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参考答案:
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
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一、修辞:(明喻、暗喻、借喻。)作用:A用比喻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特征更鲜明突出,依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B对情感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抽象思维情感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更形象感人。
2016届高考诗词鉴赏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