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主编曾志励石海兰
第3章第8节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护理
案例3-8
患儿,男,8岁,因发热、双侧腮腺肿大1日,于
2007年4月8日上午来医院就诊。患儿无咳嗽、无呕吐、
腹泻,就诊前未服过任何药物及食物。℃,
P120次/分,神志清楚,营养发育中等。双侧腮腺轻度
肿大,腮腺管口发红,压之无脓性分泌物。口腔无感
染灶,颈软,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双肺
未闻干、湿啰音,肝、脾正常,神经系统正常。外周
血WBC ×109/L,,。
问题:
①根据以上病情你考虑患者患了哪种疾病?
②可提出哪些护理诊断?
③列出主要的护理措施。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一、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mumps)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
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唾液腺外,还可以引起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脑膜脑炎等。
本病儿童多见,好发于冬春季。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病原学
腮腺炎病毒属RNA病毒的副黏液病毒科。
病毒颗粒呈不规则圆形,大小悬殊,为100~200nm,核壳为螺旋对称,直径17nm,螺距5nm,有一中空部分,直径4~5nm。有包膜,厚15~20nm。核壳体壳膜外层表面为规则密布的糖蛋白,含血凝素、血溶素和神经氨酸酶;中间层为双层脂质;内层为糖基化膜蛋白。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腮腺炎病毒
呼吸道----局部复制
血液第一次病毒血症
各器官及组织腮腺炎、脑膜炎,进一步复制
血液第二次病毒血症
波及其他器官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具有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接触患者的唾液及其污染物亦可传染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温带地区以冬、春季为高发。
多为散发,小学、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和其他学校可出现流行。
多数病例发生在5~15岁。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临床表现
腮腺肿大
单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
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
局部疼痛,表面热而不红,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
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
腮腺位置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腮腺肿大,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面部因肿大而变形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3-8流行性腮腺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