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心内科教学-心肌炎.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治疗
滨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贾荣波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Viral Myocarditis)
1
前言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
感染性
非感染性
由细菌、病毒、螺旋体原虫等感染所致
包括过敏、变态反应,理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等
成人VMC目前国内外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症状体征,病毒难以找到,确诊困难,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多。VMC不但能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而且有可能慢性演变成扩张性心肌病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病毒性心肌炎
1956年荷兰学者
发现
1957年Lyon爱尔兰
人柯萨奇病毒
1974年亚洲
1978年我国发现猝死心肌炎患者
1982年建立了苛萨奇B2病毒感染
新生大鼠搏动心肌细胞模型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毒
目前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30余种
最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B组和A组病毒,其次艾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常见。国内报道柯萨奇B感染的人中占30-50%,小儿更为明显,%,%,%。此外,流感、风疹、单纯疱疹、脑心肌炎、肝炎病毒及HIV等能引起心肌炎。
有以心肌变性、坏死为主的实质性病变和以间质损害为主的间质性病变。典型改变是以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及充血,内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病变有弥漫性和局限性之分。慢性期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纤维细胞开始增生,胶原纤维增多,形成纤维瘢痕组织。急慢性心肌炎均可累及传导系统,引起各种心律失常。
病理改变
发病机制
病毒直接作用
细胞介导免疫损伤
细胞因子和NO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
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或呈亚临床发病,重者发生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猝死、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包炎等。体征为各种心律失常、心衰体征。
胸部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坏死标志物、C反应蛋白、病原学证据;心肌活检有助于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
诊断标准
:上呼吸道或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功能异常表现。不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严重乏力、胸闷头晕、心尖部S1低纯或S4 ,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或/和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诊断标准
2. 感染后3周内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①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阻滞②多源、成对室性早搏、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SVT、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③2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或斜型下降>
3. 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病程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或肌钙蛋白T或CK-MB增高;心腔扩大和/或心功能减弱

心内科教学-心肌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fg888
  • 文件大小570 KB
  • 时间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