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试点).doc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试点)
实施方案
为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大连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探索围绕《行动计划》确定的6项重点工程和12个重点领域,分步开展创新中心建设试点,依据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制订本方案。
一、创新中心建设背景
制造业历来是大连的支柱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程度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水平。近年来,全市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体系,在高端轴承、制冷设备、储能技术、集成电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初步具备了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基础和条件。
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差距较大,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首先,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即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的主体,对技术创新重视程度或投入不高,无法进行系统的技术创新工作,难以产生具有自己独特的专利或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企业技术创新各自为战,重复引进,重复开发,造成技术资源的极大浪费,无法形成技术创新的整体合力。再有,产学研用结合度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商品化低,无法形成一个从研究到开发再到商品化的完整产业链。因此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创新中心建设为途径,打通产学研用之间的壁垒,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和主体,构建新型创新平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创新中心定位
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围绕《行动计划》确定的6项重点工程和12个重点领域,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以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以多种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平台。具有如下特征:
(一)创新中心是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共同组建的新型创新平台。集聚整合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工程数据、知识产权、科技文献,以及人才、技术、标准、信息、资本等在内的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形成合力。
(二)创新中心主要任务是研究重点领域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并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通过创新中心成员单位紧密合作,共同研发项目,打通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以市场为核心的成果转移扩散机制。
(三)创新中心要成为重点行业内的创新服务公共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行业提供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信息咨询等一系列公共服务。
三、创新中心建设形式
创新中心是由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研发能力、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单位发起,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等各类有关创新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以多种形式组建的新型创新平台。原则上,一个重点行业领域,建设一个创新中心。
(一)联盟型创新中心。由行业领域骨干企业或科研院所、高校等发起,发挥各自优势,整合相关
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试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