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浙江省绿色矿山创建指南.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附件1
浙江省绿色矿山创建指南
(试行)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二OO五年十一月
浙江省绿色矿山创建指南(试行)
目录
……………………………………………………1
……………………………………………………1
……………………………………………………2
…………………………………2
…………………………………………3
. ……………………………………………5
……………………………………………………………………5
…………………………………………6
…………………………………12
浙江省绿色矿山创建指南(试行)

绿色矿山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相和谐的矿山,实现了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
“绿色”贯穿于矿产开发的全过程。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同步,长远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矿山开采科学有序;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依法管理,实现开采技术水平高,工艺设计新,“三废”处理好,资源利用率高;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

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是整个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促进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必然要求,是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我省一些地方存在着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轻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造成了矿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据统计,全省历史上遗留的废弃矿山共有8000余处,其中亟待治理的有1300处,需治理的矿地面积达4200多公顷;现有开采的矿山4606个,占用矿地面积23500公顷,其中大部分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我省率先在全国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要求纳入矿产资源地方性法规,创立了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率先在全国编制和实施矿产资源规划,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矿山布局得到调整,关闭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矿山;率先在全国探索采矿权配置制度改革,采矿权基本实现有偿取得;率先在全国实现矿业秩序全面好转;率先在全国开展“百矿示范、千矿整治”系列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省建设。然而,我省生产矿山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比较突出,为把矿产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创建绿色矿山已成为当务之急。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省委省政府生态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省政府目标责任制(浙政办函〔2005〕6号文)要求,开展创建绿色矿山活动,探索一条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矿业开发新路子,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全面改善浙江省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现状,实现矿山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
创建绿色矿山是我省文明开矿的尝试,对规范开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我省文明史和灿烂文化,服务于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使我省矿业步入健康、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5年底完成专题研究。组织矿业、环保、林业等专家开展绿色矿山专题研讨,制定具体标准,并开展试点工作,落实试点矿山企业。

2007年底前完成试点工作,创建25个示范矿山(其中2006年度10个,2007年度15个)。按照具体标准确定条件相对较好的部分矿山开展创建绿色矿山的试点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并采取相应鼓励政策。

2010年底前全面实施绿色矿山工程,拟建、在建矿山必须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生产矿山限期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及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2015年80%的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我省矿业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
,地下开采矿山年生产能力5万吨以上。
,正常开采满1年以上。

、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的。

浙江省绿色矿山创建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dsqbyl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