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防火防爆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郭学信
第一节燃烧
一、燃烧
▲燃烧:是物质间相互作用,同时有热和光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
▲燃烧的特征: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
▲燃烧的本质:通常所指的燃烧反应多是氧化还原反应。
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包含有氧化剂和还原剂,也就是助燃物和可燃物。有点火能源。
【案例3-1】 1987年3月3日,某电机厂电扇车间油漆工段长兼操作组长王某,同本班女油漆工周某上大夜班。凌晨1时40分,王某将点香烟未灭的火柴梗扔在喷漆台上,即刻引起喷漆台上易燃物体燃烧,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燃烧一般性化学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跟助燃物(氧化剂)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比如金属钠(Na)和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该反应没有氧气参加,但是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同样属于燃烧范畴。同时也不一定是化学反应,比如核燃料的燃烧。
: 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1)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点称为闪点。
★消防管理分类
乙类液体:闪点大于28℃小于60℃的液体。
丙类液体:闪点大于60℃的液体。
甲类液体(易燃液体):闪点小于28℃的液体。
可燃液体
(2)着火
★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外界火源直接作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现象。
★燃点:物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3)自燃
自燃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来明火源的作用,靠热
量的积聚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阴雨的天气里出现在坟墓间。不过偶尔也会在城市出现,原因仍然未知。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重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不过还没有得到证实。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很吓人的,所以被那些胆量小或者迷信的人称作“鬼火”。总的来说鬼火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自燃的热能来源:
,多是物理性的。
,多是化学性和生物性的。
(4)爆炸
★指物质在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
以巨大压力急剧向四周扩散和冲击而发生巨大响声的现象
★爆炸极限:可燃气体、蒸气或粉末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称爆炸极限。
★其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低于下限的遇明火既不爆炸也不燃烧;高于上限的,虽不爆炸,但可燃烧。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能源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能发生燃烧现象,无论缺少哪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而且,必须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
二、燃烧的条件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
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类型: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
2、氧化剂: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燃烧过程中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的氧,另外如氟、氯等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
3、温度(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其它还有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的热能。
4、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都存在链式反应。当某种可燃物受热,它不仅会汽化,而且该项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而使燃烧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可燃物
可燃物的种类
无机可燃物
有机可燃物: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氟一氯—溴甲烷(1211)等不燃且可作灭火剂之外,其余多数可燃。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原油、酒精、豆油、煤、木材、棉、麻、纸以及三大合成材料
无机单质:K、Na、Ca、Mg、P、S、Si、H2等
无机化合物:CO、NH3、H2S、PH3、CS2、N2H4、HCN等
根据可燃物的物态和火灾危险特性的不同,可燃物分为六大类:
爆炸性物质;自燃性物质;遇水燃烧物质;可燃气体;易燃与可燃液体;易燃、可燃和难燃固体等。
第一类爆炸性物质
★点火器材有:导火索、点火绳、点火棒
★起爆器材有:导爆索、雷管等
★炸药及爆炸性药品:环三次甲基三硝胺(黑索金)、四硝化戊四醇(泰安)、硝基胍、硝铵炸药(铵梯炸药)、硝化甘油混合炸药(胶质炸药)、硝化纤维素或硝化棉(%以上)、高氯酸(浓度超过72%)、黑火药、三硝基甲苯(梯恩梯)、三硝基苯酚(苦味酸)、迭氮钠、重氮甲烷、四硝基甲烷等;小口径子弹、猎枪子弹、信号弹、礼
防火防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