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交友的智慧
主题1:善交益友
主题2:远离损友
主题3:交友的艺术
德国艺术大师阿尔布雷特·丢勒的一幅名画:
《祷告的手》
你知道画背后的故事吗?
主题1:善交益友
丢勒和奈斯丁是一对好朋友,都是在奋斗中的画家,由于贫穷去工作,也因此占去他们许多时间,两人的画艺进步很慢。困惑了良久,两个人决定以抽签的方式决定,一个人工作来支持彼此的生活费,另一个人则全心学习艺术。丢勒赢了,得以继续学习。而奈斯丁则辛勤地工作供应两个人的生活所需。
几年后,丢勒成功了,他按照两个人当初的约定找到奈斯丁,履行支持奈斯丁学习的协议。可他发现,为了支持自己而辛勤工作,奈斯丁那双原本优美敏感的双手的手指已经僵硬扭曲,遭到终生损坏,不能灵敏地操作画笔了。丢勒心痛如绞。这天,丢勒去拜访奈斯丁,发现奈斯丁正合着双手,跪在地上,安静而诚挚地为他的成功祷告。艺术家双眼潮湿,将朋友那双祷告的手画了下来。这幅画成为举世闻名的《祷告的手》。
结合上面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真正的友谊是真挚、健康和高尚的。这种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交友锦囊一
“益友”是指品德高尚、志同道合,有益于自己进步的朋友。
1、我们交友时要选择“益友”。
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请谈谈你的观点
在你心目中,益友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在你的朋友中,益友有哪些?
你把他们当成益友的原因是什么?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
讨论:朋友之间一味地“你好,我好,大家好”,是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
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朋友是与我们接触最多,也是最了解我们的人,如果朋友间不乐于接受彼此的批评,不善于提出彼此的缺点,都是说大家的好话,结果有可能大家都不好,对大家都不利.
经典回顾
在中国历史上,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他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他前后共劝谏唐太宗200余次,为唐初社会经济繁荣局面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的。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与不对。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一面镜子。”
魏征身上的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交友锦囊二
2、善交益友包括乐交“诤友”。
“诤友”就是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的错误、缺点或不足,批评和帮助我们的朋友。
同学之间要乐于接受批评也要善于提出批评。
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规谏。
培根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谚语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陈毅
你是否喜欢结交这种朋友?
第四课交友的智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