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个面向:21世纪高校德育创新之路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三个面向:21世纪高校德育创新之路论文
摘要:以知识创新为重要特征的21世纪,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德育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走出一条21世纪高校德育创新之路。高校德育只有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从邓小平摘要:以知识创新为重要特征的21世纪,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德育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走出一条21世纪高校德育创新之路。高校德育只有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从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战略指导思想中吸取精华,实现工作目标、工作视野和工作观念的全面转变,才能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新机制。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教育和科研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1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教育理论,深刻揭示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2(P35)对促进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指导意义。
在江泽民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共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中国走向振兴的关键。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21世纪人才最需要的素质,这就是用民族责任、世界眼光和未来意识支撑的创新品格。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高校德育必将面临重要的转型。高校德育如果不想滞后于时代的步伐,就应该主动进取,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以创新的姿态走向21世纪。通过对邓小平“三个面向”论述的学习和思考,本人认为高校德育创新之路也应以“三个面向”为出发点,并由此构成21世纪高校德育创新的工作目标、工作视野和工作观念。
一、面向现代化是21世纪高校德育创新的工作目标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它涉及到人类生活所有方面的深刻变化。这种转变的根本动力产生于人类在科技革命推动下所获得的空前的知识增长。对于当代中国来说,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通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来谋求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过程,它是国家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
江泽民同志指出:“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1这一论述以更加明确的方式继承了邓小平的教育战略思想,即把“面向现代化”当作我国较长一段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和工作目标。由此推演,一个必然得出的逻辑结论是:
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教育(包括高校人才培养)必须服务于这一宏伟目标——高校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自然也应服从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因此,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将学生的德育素质提升到适应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层面,将是21世纪高校德育的工作目标。
在21世纪高校德育创新中确立起面向现代化的目标,实际上就是确立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这种思路的确立,要求高校德育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转变:
第一,高校德育定位的转变。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德育工作的投入与产出往往呈现出较大的逆差,德育效果没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德育工作自身定位不准,没有找到一个坚实的工作支撑点。要么是过分强调德育的“政治性”,把学生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素质培养当做

三个面向:21世纪高校德育创新之路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7 KB
  • 时间201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