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AIDS)
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
张延霞解玉军
2017/11/22
课时: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艾滋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发病机制
2、熟悉艾滋病各期的临床表现(重点)
3、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措施(重点)
4、掌握艾滋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难点)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原学
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治疗要点
护理
实验室检查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的致命性
慢性传染病
概述
传播途径: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
发病机制:侵犯、破坏CD4+T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损害,最终并发严重机会感染和肿瘤
临床特点:发病缓慢,多系统损害,病死率高
概述
HIV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灵长类慢病毒亚科;病毒形态:呈球形,直径约90~140nm
HIV显著特征是高度的变异性;
HIV具有广泛的细胞和组织嗜性
病原学
HIV外界抵抗力
对热较敏感,56℃ 30min、25%以上浓度的乙醇、%次氯酸钠、漂白粉能将其灭活;
室温下液体环境中存活15天,被污染的物品至少3天内有传染性;
医疗用具、注射器经高温消毒、煮沸或蒸气消毒后完全可以达到消毒目的;
%甲醛、紫外线等不敏感
病原学
艾滋病 传染病护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