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 1
一、审计风险的概述 2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 2
(二)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2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及产生环节 3
(一)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 3
(二)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环节 3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4
(一)清理改制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强化社会审计的独立性 4
(二)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4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质 5
(四)确立适当的收费标准,切忌只求经济效益,不问审计风险的做法 5
(五)实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5
(六)加强自我保护,促进有关法规的健全 6
参考文献 7
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
张校鸣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环境的日趋复杂化, 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政府各相关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力度不断加大,伴随着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审计的难度和风险日益突出,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日益重要。
本文试从审计的风险入手,讨论了审计人员不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但通过自身努力, 寻找事物发展中的风险点,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强化审计风险意识,有效的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将审计风险降至最低,对减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所研究分析的内容和范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审计风险的概述
第二,审计风险的成因及环节
第三,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关键词】审计风险控制审计证据
一、审计风险的概述
(一) 审计风险的涵义
风险是指发生伤害、毁损、损失的可能性。但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尚未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作了积极探索,最终使审计风险模型被会计师职业界认可,并成为审计过程的核心内容。但有关审计风险的概念,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认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没有公允地揭示,而审计人员认为已公允地揭示的风险。国际审计准则将审计风险规定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我国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上虽然对误报的界定范围不同,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现代审计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因此,风险总是存在于审计活动过程中,只是这些风险有时并未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或对审计人员并未构成实质性的损失而已。
2. 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总体来看,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有:内部控制结构控制能力差、重要的数字遗漏、对项目的错误评价和虚假注释、项目的流动性强、项目的交易
张校鸣(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