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教育心理学课件.ppt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0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教育心理学
曾志飞
347614364@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第四节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教师,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以前两者互动为主)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着重研究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2、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内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主要观点
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是课堂中有意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即通过教师提供的(或由学生事先独立发现的)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更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潘菽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二、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1、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小学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小学儿童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2、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在小学教育中的各种教学问题及技巧,包括绪论(对象、任务、方法和发展简史)、学习心理、德育心理、教学心理、差异心理、教师心理等。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史前思想
1、中国文化教育思想
人性本质与教育功能
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孟子:“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不善,水无有不下”。
荀子:“人之性恶,其善伪也”
强调教育功能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西方文化教育思想
古希腊三杰
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主张用启发智能的问答使学生自己去获得真理。
柏拉图:主张依据智、情、意的发展优势来确定三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依据年龄划分为三期的教育任务。
亚里士多德:提出划分年龄阶段的思想,他认为从出生到21岁可分为五个阶段,同时他还提出了每个阶段的教育任务。
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
卢梭:著有《爱弥儿》一书,主要强调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儿童自己会有所发现,教师不应代替儿童的思考,否则将影响儿童思维的发展。
裴斯泰洛奇:主张教育要启发学生的内在能力,教育必须与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发展相关联,以儿童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基础。
赫尔巴特:重视兴趣的研究,提出“五段教学法”:准备;明了;联想;总结;应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1、形成初期的理论基础
1879年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推动了教育心理问题的研究,其后,众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研究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论著也为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冯特:实验教育法《实验教育学及其心理学基础引论》
霍尔:复演说创办了美国第一份儿童和教育心理刊物《教育学研究》
詹姆士:《对教师讲心理学》

小学教育心理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马康康
  • 文件大小3.61 MB
  • 时间20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