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博爱化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素质教育实施至今已有十几多年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种种难题和阻力。本文主要讲述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如何做好教育工作进行探索。
关键词:教育为本;以情促教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千桃李,三寸笔,十年树木,十载风,十万栋梁,十载雨。教师,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儿时的梦想,如今的岗位。人虽平凡但事业却是伟大,教育事业是默默的耕耘和无私的奉献,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因此,执教六年以来,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奉献为荣”这几个字提醒自己,敬业忠诚、铭记使命、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塑造每颗纯洁的心灵。我站在讲台已六年了,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如何做一个不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做一个良师益友、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如何用自己的爱去净化学生的心灵?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台湾教育学家高震东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一直深深的印在我心底,一直是我做为一名人民教师追逐的目标。所以在我的教育过程当中始终围绕这一目标,以爱感化、以情促教。每当面对不听话或惹老师生气的学生时,只要想到这句做为我教育的准绳警句时,学生再大的过错也能妥善的处理,而不会一味的批评、责怪、打骂学生。
我记得有位年长的优秀老师跟我讲过他的教育故事,有一次他新接手一个被其他老师认为的“乱班”。开学第一天,他就搬掉了讲台前那套面对学生摆着、专供教师坐着看管学生的单人单椅。学生们觉得有些新奇,这位老师坚定地说“老师相信你们!”这样一种对学生表示尊重的实际行动,使他很快就跟学生交上了朋友,学生们在学习、纪律方面逐步自觉起来了。我一直把这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故事铭记心中,从中也给了我了很大启发,我立志要学习这位老师的做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多为学生着想,相信学生、信任学生!
“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在我从教的这几年当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力量,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句话带给我的快乐!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故事。班上有名后进生,一直对老师存有戒心。我发现这个异常情况后想尽一切办法想打开这位学生的心结。最后费尽周折见到孩子的母亲,才了解到这名学生读初中时的一段经历:有一次他因调皮被老师罚做大量作业,在父母严厉监方下一直做到晚上
2点才完成,第二天母亲陪他来到学校,没想到老师接过作业本看都不看一眼就把它扔进了纸蒌。我听后心理不是个滋味,郑重地说“尽管我不知道那位老师是谁,但作为教师,我要代表他真诚地向你们道歉!”从此这名学生消除了与老师的隔阂,由爱上网转变为热忠于学习了,还在过年的时候给我发了一条短信:上面写着“您对我的尊重,温暖了我的心,改变了我的生活。”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有句名言:“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宽严有度才是爱。爱与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教师的严格必须以爱为基础,不能让它变成那种让学生感到害怕、敬而远之的“严厉”,另一方面,严格对爱又必须有所限制,它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感情用事,不能对学生溺爱和放纵。那是在一天的班会课上,我放在讲台上的备课本竟然被人撕烂了两张。我顿时火冒三丈。知情人立刻揭发出撕本子的人。我
教育的博爱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