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不畏浮云遮望眼.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不畏浮云遮望眼
——新材料作文拟题失误及其良策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尝试材料作文的拟题。
2、通过材料作文拟题失误对比,学生能够掌握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
教学方法: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这句话准确地阐明了作文题目的重要性,但任何一篇文章的题目都绝非信手拈来的,它都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晶。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意思是说龙虽好画,但是要让它腾飞,必须有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特别是材料作文,醒目而新奇的题目能快速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从而让文章脱颖而出、鹤立鸡群。所以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探讨一下材料作文的拟题。
二、新授:
(一)、教师出示材料,学生分组尝试训练拟题。
1、仿真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花农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在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花农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花农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花农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反而是满园春色。
请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作文。
2、写作导引:师生共同分析材料,确定材料的立意及拟题。(此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
该材料有两个主要形象,一个是花农,一个是学童。花农种了很多花,学童爱花,想摘园中的花占为己有,花农因势利导,学童明白,爱花,就应该将花留在园中。学童接受花农的建议,将花留下——学童留下“一朵花”就是留下了“一座花园”。所以我们可采用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构思立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学童”的角度:①爱要讲究方式,②把爱留下,会有更美的风景……
2)、从“花农”的角度:①教育的艺术在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②没有“随风潜入夜”的教育,很难收获一片芳香,③只有善于教育的人,花才会开得越发灿烂……
3)、从“花农”和“学童”关系的角度:①爱是感情共鸣的基础、沟通的桥梁,②没有爱的共鸣,也就没有满园的春色……
3、失误题目:学生展示失误,明白拟题出现的病因。
失误一:“审材”失误,拟出的题目与原材料背道而驰,离“材”万里
如:《位置与价值》《人生应该有个归宿》《留在原点》……此类题目明显是考生从“花”的角度拟写的,但对于该材料,“花”根本就不是主要形象,因而也就不是写作的角度。看到此类题目,老师会毫不犹豫地将此文判为跑题作文。
失误二:拟出的题目切入角度太大,属于典型的“大”而“空”
如:《学会变通》《智慧的力量》《换种思考方式》《人生要有智慧》……此类题目,明显是考生从“花农”的角度拟写的。材料中,花农“教育方式的转变”虽属于“变通”“智慧”的范畴,但这两个概念绝对不能等同。所以此类题目不能说跑题,但会被老师轻易地判为偏离题文。

不畏浮云遮望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ouhui915
  • 文件大小70 KB
  • 时间20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