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鹿泉职教中心敬新英
【摘要】: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难、教育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在职业学校营造一个有序而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笔者认为“预防”、“及时发现”、“修补”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第一块“破窗”对班级建设极为重要。
【关键词】:破窗理论预见性及时性妥善性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原封不动地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布郎克斯街区。结果,停放在中产街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詹巴斗又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刚过了几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破窗理论”虽属于犯罪学的范畴,但对学校班级管理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受其启示,通过多年实践探索总结,我认为做好以下三个环节工作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班主任工作要有预见性——尽量避免出现第一块“破窗”。
“破窗理论”实现的前提是先有人打坏了一块玻璃,之后才产生一列的后果,这就提示我们如果在打坏这块玻璃前就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第一块玻璃被打破,这样就我们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班主任工作一定要未雨绸缪。
班主任工作头绪多,事务杂,假如没有预见性,不能够提前做好应对工作,很可能会让自己的工作处处处于被动的境地,经常处于应付状态,而且觉得工作太累,没有兴趣。尤其针对职教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目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或是缺陷,这就更需要班主任老师要有针对性的打好“预防针”。
本学期我又接受了新的班级,在入学前的教育中,我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学生守则》,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掰开、揉碎了细细跟学生一起学习,并制定了本班的《班级公约》、《一日常规》使他们的日常行为,有章可循。接下来为进一步规范日常行为,我又跟学生一起逐字逐句的学习《弟子规》,并用《弟子规》来指导和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上有大的提高和进步。为巩固前一段的成果,我又及时的召开了《做一个守时的人》、《做一个守纪律的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等班会。来时刻提醒同学们的言行,尽量避免第一块“破窗”。尽量不要做第一个破坏秩序的人。
二、班主任工作要有“及时性”——要及时发现第一块“破窗”。
避免出现第一块“破窗”对班级管理很重要,但有时“破窗”还是难以避免地不期而至。但出现“破窗”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有极强的敏锐性,及时发现第一块“破窗”。千万不要出现了第一块“破窗”你没发现,出现第二块“破窗”你没感觉,出现第三块“破窗”你还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后千疮百孔了你才紧张,出了大事才去处理,那时可就难收拾了。如何及时发现第一块“破窗”呢?
我认为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必须要用心去做。全国劳模李素丽说过:“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我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走进学生宿舍,进宿舍检
破窗理论与班级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