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中国.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孔子
“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
有教无类
孟子
“仁”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性本善
荀子
“仁”仁义王道人之性恶
君之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道家
老子
“道”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无为而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庄子
“道”世间万物相对
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把君主权威提高到极点
加强君主集权不期修古,不法常古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百家争鸣形成原因:
经济:井田制的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
阶级:“士”阶级活跃
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程朱理学
程颢、
程颐
“二程”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定理
天理是宇宙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格物致知物皆有理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
朱熹
理之源在于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目的为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陆王心学
陆九渊
“心”就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
反权威反正统是非标准依时代变化而变化
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吃饭穿衣就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天下为主,君为客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顾炎武
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众治
到实践中求真知
王夫之
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重视农业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耕者有其田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柏拉图
《理想国》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按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
亚里士多德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文艺复兴
薄伽丘
《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
《神曲》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
《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达·芬奇
《蒙娜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中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64 KB
  • 时间2017-11-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