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问题及对策
摘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此次改革终结了养老金的“双轨制”, 促进了社会公平,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但同时,在改革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C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深入发展。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策
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概况
国务院于2015年l月14日发布《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自2014年10月l日起实施,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始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正式拉开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帷幕。此次改革统筹了全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形成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弱化了身份属性、强化了权利义务对等、体现了社会成员的公平性。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
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就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在养老保险上适用相同的制度,终结了养老金的“双轨制”, 促进了社会公平,打破了社会成员间的身份限制,激发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促进了人员的合理流动,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有助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为解决未来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筹对象和保险范围不统一
在改革的过程中,分类改革并没有完全到位,一些事业单位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还有部分单位存在混编、借编、超编、机动编制、储备编制、外聘人员等现象,致使一部分人员登记参保缴费的进程缓慢。有的地区存在部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不采用编制管理(比如广东的部分医疗机构)的现象,这样的单位自行决定员工的招录、工资福利待遇和实行的管理制度,虽然类似单位属于事业单位,但编办不需要核定编制数,这些单位的参保事项需要进一步明确。
(二)存在个人账户“空账”问题,转轨成本巨大
现如今,我国已经迈进了深度老龄化社会,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企业抚养比例是3:1,机关事业单位抚养比例是 ∶1。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现付制,这样就出现了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由此就把养老金的支付风险转嫁到了后代的身上,产生了养老金支付的隐形风险。在我国新增劳动力日益减少,退休人员不断递增的现实下,个人账户
“空账”问题会更加凸显。改革之后要充实个人账户,利用基金积累制,消除“空账”。但是据相关部门预计,,相当于我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额,如何去填补转轨成本,是目前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三)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转移接续困难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人员互相流动时,养老保险的转移以及接续都非常有难度。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转到企业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时,假如转入单位没补充账户,那么职业年金账户就封存在原单位,当转入者到了退休年龄,将怎样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问题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