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书籍装帧1.pptx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7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书籍装帧
第一章书籍装帧的产生和发展
书籍: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表达思想并制成卷册的著作物。
装,即服装;书籍装帧,即是书的衣服。
装帧,不是书的衣服,可有可无,取舍随意;装帧,是书的脸面,是对书的内容最形象、最具代表性的展示。不然书皮怎么又叫封面呢?面,脸也!
装帧是一个具有整体有机结构的艺术系统,是书籍在形态艺术方面的专用名词。分为装帧设计和装帧艺术两个方面。
书籍装帧艺术,是从属于书籍,在阅读实用性和艺术审美性的前提下,具有相对独立属性的、综合性的图书成型设计的艺术。
甲骨文
甲骨金石史期钟鼎文
石刻文
简策
卷装史期帛书
卷轴装
旋风装
经折装
折叠装史期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
平装
精装平装史期半精装
精装
中国书籍装帧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书籍装帧的历史
演变进程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书籍装帧型态。人们将文字、符号依附在兽骨、兽皮等材料时,书籍的雏形就出现了。
公元前1100年用于卜辞的甲骨文

钟鼎文——是指商周、战国时代在钟(响器)、鼎(烹器)、彝器(酒具)上铸刻的文字,又称“铭文”或“金文”。

古时青铜器只刻所有者的名字,后又用以记录国家重大事件(如皇帝赏赐大臣或买卖奴隶的情况)。多为当时贵族统治阶级所有,是国家权利、贵族地位的象征。
钟鼎文是当时生活的实录,故可以视为一种书籍装帧的古老型态。
演变进程
毛公鼎铭文

石刻文——是刻在石材上的一种文字,用于记录当时皇帝巡游、狩猎等史事,也有的刻有图画。最早见于周代。

刻在鼓形石头上的叫做“石鼓文”;
刻在长方石头上的叫做“碑文”;
刻在圆形、不规则圆形或上小下大形石头上的叫做“碣”;
刻在山崖上的叫做“摩崖石刻”。

石刻文的形式一直沿用到汉代。人们熟知的汉代画像石,是我国装帧艺术中插图的先导。
演变进程
石鼓文(战国)
汉代《西狭颂》摩崖石刻

书籍装帧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11.23 MB
  • 时间2017-11-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