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动物疫病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
范红结
我国动物疫病控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养殖发展了,生物安全没有相应提高
二、种畜禽良莠不齐,部分感染严重
三、对我国5大中大动物疫病认识存在误区
四、对疫病免疫应答机制认识不全
人是个体使用疫苗,动物是群体使用疫苗;党群体中免疫保护达70%以上,疫病就不能再群体中流行。我国重大疫病追求100%保护没有根据。
频繁免疫,超大剂量免疫不符合免疫学基本原理
一、对疫苗作用的认识
1、传染病控制针对三个环节,疫苗仅是针对易感动物这一环节
消灭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动物
2、疫苗能否提供消除性免疫
绝大多数疫苗不能提供消除性免疫,即免疫后不能阻止强毒的感染和在体内的复制;
几乎所有动物用疫苗的免疫不能消除业已存在的感染,仅能提供临床保护,即不出现临床症状。
天花、牛瘟疫苗除外
3、对疫苗免疫效力评价的新内容
细胞免疫水平、粘膜免疫水平应纳入疫苗免疫效力评价体系,仅抗体水平、免疫保护力等不全面
二、对疫苗免疫畜禽群体的认识
动物免疫群体中,个体产生的免疫力存在差异,有时差异巨大;
一般呈正态分布,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小部分免疫应答能力强或很弱;
如NDV疫苗免疫,大部分HI抗体能达到27左右,但有小部分能达到29以上,还有小部分不到23。抗体低的部分肯定产生免疫失败。
三、疫苗产生免疫力的局限性
1、部分病原体有很多血清型
2、有些病原体变异速度快
3、有些病原体的血清型、遗传型(基因型)和保护型很复杂,相互间不一定一致
4、有些病原体虽只有一个血清型,但遗传型与抗原型已有相当大的差异
5、有些疫苗有残余毒力
WHO、FAO、OIE等认为,应谨慎使用(prudent use)活疫苗,典型的例子是蓝耳病活疫苗,因使用疫苗我国普遍感染;丹麦因使用美洲株活疫苗,导致欧洲野毒与美洲疫苗毒重组,产生新毒株。
四、免疫失败
1、母源抗体活基础免疫抗体很高时免疫,免疫程序部合理
2、疫苗抗原与野毒抗原性存在差异,如近年流行的缅A98株与泛亚株疫苗毒、非典型ND
3、疫苗保存、运输、使用存在问题
如冷链运输系统部完善等
4、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
如霉菌毒素、免疫抑制性疾病
5、疫苗本身存在问题
五、科学合理使用疫苗
1、坚持疫苗是最后一道防线、不是第一道防线的理念
2、选择好的疫苗(安全、高效)
3、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依据(1)免疫监测的结果
(2)生物安全水平和疫病风险评估
没有普遍使用的免疫程序,具体场具体对待,免疫程序不要轻易更改
生物安全水平高的养殖场,疫苗使用频率可降低
六、生物安全
Biosafety or biosecurity
Biosafety指生物研究的安全性,如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要注意自身安全;
Biosecurity 指降低病原体传入和散步风险而采取的措施,它要求人们采取一整套的态度和行为以降低涉及家养、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所有活动的风险。
1、外部生物安全 external biosecurity
防治病原体进入畜禽群活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2、内部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三要素:
1、隔离建立和维持一种屏障系统
2、清扫和清洗
3、消毒
第九讲正确使用疫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