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
[提要]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品质提升、循环利用、产业融合、结构调整为重点,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多功能开发的现代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性。
关键词:供给侧;农业结构;农业质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5月3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而言的。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供给侧方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抓住了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和矛盾的关键环节,这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举措,也是今后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由来及概念。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整体跃升。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说的通俗点:想必大家都听过“需求侧”,就是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侧”,“供给侧”则与“需求侧”相对应,与此同时,“供给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
(二)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演进趋势
1、需求结构的演进。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是必然。从品种结构看,水稻、小麦等粮食类产品消费比较稳定,肉类、蔬菜、水产品、水果以及奶制品等附加值高的产品需求日益旺盛,近年趋势十分明显。从质量水平看,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表现出差异化分层态势,但总体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国际经验表明,当恩格尔系数降至40%以下时,人们对食品营养、安全卫生水平的要求更迫切,%%。
2、供给模式的演进。传统经济时代,农产品供给更多聚焦于一个市场、一种资源,粮棉油糖、畜牧业的若干产品以及水产品,都要求高自给率。在开放的环境下,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通过自给解决全部的农产品供给。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吃饭问题,适当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农产品供给模式更多聚焦于自给加进口,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供给的基本格局。
3、资源配置方式的演进。过去,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属于粗放型增长模式,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最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农业不仅要承担产品供给功能,生产过程也要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还要释放观光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表现出低碳化、生态化特征。这种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
4、经营方式的演进。近年来,新型经营主体方兴未艾,与传统承包农户一起,共同从事农业生产与服务,商品化、规模化、集约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