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公园低成本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之肾日益得到重视,如何在资源消耗越来越快、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通过成本控制,降低资源消耗,以低干预、低消耗、低污染、低维护的尊重自然、尊重场地的设计来完成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并形成高品质景观,实现湿地公园的功能与美感并存的景观?本文将通过对湿地公园现状和成本因素进行分析,得到适应于湿地公园的低成本设计之路。
【关键词】湿地公园;低成本;景观设计
1 引言
随着中国的经济日益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用于支撑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十分严重。经济运行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造成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不断退化、恶化。湿地公园作为"城市之肾"也日益得到重视,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对生态的破坏,我们的社会亟需尊重场地、尊重自然、低成本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2 相关定义
,以生态环境的修复以及地域化湿地景观的营建为目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和生态过程进行规划与设计,形成兼有物种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以及科普教育等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是对湿地的一种保护、开发利用的合理模式
[1]。
低成本景观成本被定义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相对而言,低成本景观即为通过较低的成本和环境代价来获得环境、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景观[2]。
,尽量考虑对项目前期建设投资的最低化,以及项目中后期损耗、维护等管理运营投资的最低化。低成本景观不是纯粹的经济学意义上的降低造价,而是经济学与景观学的融合[3]。本文所指的低成本景观设计是以尊重自然、尊重场地为基础,以成本控制为手段的设计方法。成本控制贯穿概念方案至投入使用的整个过程,需要从设计形式、铺装选材、植物品种、水体设计、维护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在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兼顾园林景观的功能和美感。
3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成本的控制
由影响景观成本的因素分析可知,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水体、地形、铺装及小品的把控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的运营成本。
低成本植物设计
植物品种选择应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的具体条件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并尽可能保留乡土树种,并对野生植物进行修剪和再利用。乡土植物适应性强、容易成活、维护和管理成本低,同时可减少长途运输的包装环节,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
植物用材规格控制上应该尽量尊重现有植物的规格,配比合适的树木规格,选择正处于成长期的树,避免出现大树移植,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景观效果而耗费高额的植株成本和运输成本以及后期管理养护的高额支出。
植物的数量和品种之间的配比关系应该尽量遵循自然湿地中群落稳定后的植物组成及比例,预留植物的生长空间,避免种植过密,以便形成自我稳定性好、维护费用较低的生态系统。
低成本水景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中水体占有很大比重,水景面积的确定需因地制宜,结合地形进行设计,以自然式水体为主,控制人工水景的设置,减少水体底部和岸边的硬化,沿着水面应种植丰富的耐水湿植物群落,既可丰富湿地水体景观,又可固土护堤。
另外可以增加可持续生态水景设计,包括草沟、滞留地、雨水花园和具有净化功能的水景设计与使用,可利用收集到的
城市湿地公园低成本景观设计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